如果我说,只要你有正常的智商,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你也可以上清华,你信吗?

我相信,很多人会告诉我:别扯了,能上清华的学生,哪个不是学霸,哪个不是高智商,你甭拿这些虚的忽悠我。

也有人会说,考清华?那得付出巨大的努力!普通人根本做不到,而且光靠努力还不够,还得有超高的智商。

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就学习来说,其实连我都不信,可有一件事我很好奇。

我们见过最多的,是聪明不努力的,和努力不聪明的,可为什么这些学霸可以同时做到两件事?

这些年,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与清华的学霸们的接触,我发现,这些学生身上,都具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说不出来,但又真实存在。

换句话说,我认为,正是这股力量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努力。

我这么说,是因为有两个基本假设:

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很多人相信智商是遗传的,对此,我并不否认,科学研究表明,子女的智商确实跟父母有关,但研究也表明,智商会不断地发展变化,通俗点说,就是脑子越用越好。

智商取决于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量,爱因斯坦是世界公认最聪明的人,他去世后,学者们对他的大脑展开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爱因斯坦大脑皮层中的神经元数量远高于普通人,不仅如此,学者们发现,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智力高低都与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成正比。

大脑是以“用尽废退”的逻辑运行,一只刚出生的小猫,其中一只眼睛被蒙上,三个月后,这只眼睛再也无法恢复正常了,解剖后发现,负责这只眼睛的神经元细胞全部消失,而负责另外一只眼睛的神经元细胞大量增加,这就说明,大脑会自动废除不用的神经元,同时,会增加经常用的神经元。

很多人都说孩子有突然开窍的那一刻,我一个朋友,他儿子上学跟傻子似的,朋友给他辅导功课,他就傻乎乎在那边看着,半年下来,朋友实在受不了了,骂他:你咋这么笨呀?孩子急的用拳头死命砸自己脑袋。结果砸完后,突然就开窍了,作业再没有辅导过,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

大脑是全世界最复杂的东西,你根本不知道它的潜力有多大,也许哪根筋突然连上了,人一下就开挂了。

《刻意练习》这本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通过刻意的训练,都可以成为他人眼中的高手,事实上,大脑的神经连接是可以重塑的,《运动改造大脑》中说,运动可以让大脑发生生理性的变化,运动可以为大脑提供智力的原材料。

近些年,正念冥想训练在欧美非常流行,大量的世界五百强公司,都在企业内部开展正念冥想培训,脑成像结果显示,长期接受训练的人,大脑灰质密度增加,正念冥想训练可以有效提升专注力,增强人的创新水平,改善人的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人的智商是可以提高的,你用的越多,大脑的处理效率就越高,如果你经常不用,那变笨是一定的。

努力不是品质,它是一种能力,是可以学来的

我们经常劝别人努力,也经常被别人劝,可努力哪有那么容易,如果你让我努力一时,兴许我可以做到,可如果你让我一直努力,我十有八九会放弃。

有人说,持续努力要靠意志力,我不这么认为,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有一项研究表明,意志力是有限资源,用完了就没了,所以,靠意志力做到持续努力,是不可能的。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学霸们可以做到持续不断地努力?

因为有好处,我们知道,没好处的事情,没人愿意去做,如果打游戏很痛苦,那我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打游戏,对学霸们来说,努力的好处至少有两方面:

外在的,优异的成绩和他人的认可,让学霸们更愿意持续不断地努力。

内在的,学习过程中的那种成就感,让他们感到倍儿爽,越想得到这种感觉,他们就越愿意投入。

2. 因为有方法,我读过一本叫《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的书,这本书详细论述了一个观点:坚持不下去不是你的错,而是你没找到正确的坚持方法,书中列出了很多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坚持一件事。

我认识一个清华学霸,他告诉我,傻子也知道游戏好玩,他也禁不住诱惑,但他的做法是把游戏当成学习的奖励,只要认认真真学习俩小时,他就奖励自己20分钟的游戏。

除此之外,他会对学习的时间和环境进行优化,就是只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学习,如果到了打游戏时间,他会立刻起身,去其他地方玩,他就是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学习场,在这个场内,只能学习,不能做其他。

如果你认可上面的两个基本假设(一,智力是动态发展的;二,努力这个能力是可以学来的),那么你就会发现,学霸也是人,他们也是一颗脑袋,两个肩膀,他们只是碰巧踩中了“开挂”的秘籍。试想:

一个人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一些成绩,那么他会不会继续努力,我想会的

一个人通过不断地努力,那么他的能力会不会提升,我想会的

一个人的能力和成绩越来越好,那么当他处理新知识的时候,会不会更高效,我想会的

基于这两点,我得出了一个增长飞轮模型,就是“努力—成绩提升—意愿提升—继续努力—能力提升—努力”,这个模型一旦启动,人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快,越滚越厉害。

我认识的另外一个清华学霸,他说自己在初中的时候,学习属于中不溜,不好也不坏,有一年,班上换了一个数学老师,他很喜欢这个老师,于是很努力地学习数学。

没想到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很是欣赏,这加剧了他学习数学的意愿,同时,他把这种意愿泛化到了其他课程,从此走上了“开挂”的人生。

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增长飞轮,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掌握这项开挂的技能,那么,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现在唯一关键的点是,如何启动这个增长飞轮?

我认为启动这个增长飞轮的神秘力量就是“自我效能感”,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学生,他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时,那么他就会认真听课。

了解了定义,我们来看自我效能感有什么作用?

一、对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进行调控

我们都知道,行为决定结果,一个对学习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学生,他首先是有信心的,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搞定学习这件事,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认为自己是可以突破的。

而如果一个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那么他首先就不认为自己可以搞定学习,他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是消极的,是悲观的。

那么可想而知,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我相信所有的清华学霸,他们对学习都有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们经常聘用清华的大学生做兼职工作,在工作闲余,我们聊最多的话题,就是学习,当问起,你们是如何看待学习这件事的,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认为自己“hold得住”。

注意!他们说的“hold得住”,不仅仅指高中学习,即便是针对未来尚未接触的知识,他们仍然有极高的自我效能感。

二、对人的投入度和坚持度进行调控

这一点很好理解,拿游戏来说,如果难度不大,孩子们觉得自己hold得住,那么他们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可是如果一款游戏难度极高,孩子没玩两下就挂了,那么他很快就会放弃这款游戏。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他们更容易进入状态,更愿意把一件事情做到底,可自我效能感低的人,他们更容易放弃。

三、对人的归因方式进行调控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对某一个特定事情,能正向看待,发现事情的正向意义,并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努力不够。

而自我效能低的人,则会对事情进行负向看待,只看到事情的负向意义,并将失败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能力不够、运气不好......

一个相信自己“屡战屡败”的人,总能找到退缩的借口;而一个督促自己“屡败屡战”的人,却总能找到前进的理由。

基于以上三点,你会发现,所有学霸都属于高自我效能感,他们不仅坚信自己可以搞定学习,而且愿意不断地付出,他们相信,只要通过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五个:

1、过去成功的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唤醒;5、情景条件

今天我们着重讨论第一点,也就是“过去成功的经验”,这是因为,这一点在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他四点也有作用,但效果远没有这一点大。

看过《垫底辣妹》的人都知道,主人公从小就是差生,可在辅导班老师的带领下,她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小胜利,而这些小胜利会不断提升她的自我效能感,让她更有意愿,更有信心地面对新的挑战。

生活当中,我们会发现,如果你之前有成功搞定一件事情的经历,那么当未来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你通常会有信心,你敢于再去尝试,哪怕这件事看上去要难很多。

上大学前,我是一个羞于公开演讲的人,但在大学期间,我参过了很多社团活动,有过一些小型公开演讲的经历,毕业后,有一年,集团年会要找主持人,我竟然敢于去尝试,而且那次的表现还相当成功。

回过头来想,要没有大学期间的经历,你就是把我打死,我也不敢当着数千人,当众讲话。

我接触过的学霸,无一例外,他们小时候都有相应的成功经验,正是这些长期的经验,让他们拥有对学习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因此,我认为,想要让一个人越来越努力,越来越聪明,靠劝说,言语上激励是没有太大用的,你要想法子提升他的自我效能感,尽可能让他先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只有这样,你才能启动前面说的“正向增长飞轮”。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不爱学习,那么你是否可以先把学习的难度降低,先让他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再比如,如果一个员工不努力工作,那么你是否可以先让他获得一些工作上的小成功。

如果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我认为,“成功的父亲一定是成功”,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没体验过成功,哪里能知道如何取得成功。

总结一下,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学霸,学霸之所以能成为学霸,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努力,是因为长期的成长历程,让他们拥有了高度的自我效能感,他们开启了“正向增长飞轮”。正是这股力量让他们不断前行,不断突破自我。

爱因斯坦说:人们都把我的成功归功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而已,

他还说,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她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

我觉得,作为一个取得巨大成就的老爷子,他着实没必要跟我们扯这些闲犊子,如果你信,那么请照着做,万一是真的呢,如果你不信,那也没事儿,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就好。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千万别说不可能!

90年代,一群大学生挑战记忆数字,最开始只能说出七八个,通过半年的训练,他们可以连续说出80多个,如今,一个普通的中国孩子,通过训练可以记住300多个。

1908年的马拉松比赛的世界纪录是2小时55分18秒,而如今,这个记录才刚刚够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的参赛资格。

1980年,一个日本人一口气做了10507个俯卧撑,可到1993年的时候,一个美国人用21小时21分钟做完了46001个俯卧撑。

......

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是可能的,从平凡到非凡,靠的是持续改善!

06-03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