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今年,上海市重大交通项目共计57项(60个),预备项目21项。其中,计划开工9个,完工8个,有序推进43个。此外,更多服务市民出行的项目正在酝酿中。
两座跨黄浦江大桥将于年内开工
连接浦东浦西的越江隧桥,见证着近半个世纪浦江两岸城市的发展。
如今,在黄浦江岸线上,分布着19条已建和在建的市政公路隧道。正在施工的有江浦路越江隧道、龙耀路越江隧道(浦东济阳路-长清路段)、银都路越江隧道、龙水南路越江隧道。这意味着,在中心城区平均每两公里岸线就将有一条越江隧道。不仅服务于市民快速过江,更有助于活跃黄浦江两岸经济发展。
比如,江浦路隧道作为杨浦大桥和大连路隧道越江通道的重要补充,不但能缓解内环快速路的交通压力,同时保障了近江到发交通的高效集散,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梳理交通组织流线;银都路越江隧道是服务于徐汇、闵行的近江联系通道,也是解决外环南段交通压力的分流通道。该隧道为机动车专用通道,以服务客运交通为主,兼顾区域轻型货运交通功能;龙水南路越江隧道是黄浦江南段两岸路网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部分中环辅道越江作用,分流部分南站、徐汇滨江与浦东前滩、三林南交通。
1976年,上海首座大桥—松浦大桥建成,截至目前,黄浦江上已建成12座市政公路大桥。正在施工的越江大桥为昆阳路越江大桥(闵浦三桥),预计年内完成。它是南北向干线公路昆阳路-浦卫公路上的重要节点,对完善上海市干线公路网络,均衡区域越江设施布局,加强闵行、奉贤、金山地区的交通联系,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还有更多的越江通道正在酝酿。上海市交通委交通建设处副处长顾瑾告诉记者,处于设计前期阶段的越江通道有嘉松公路越江(桥)、S4公路奉浦东桥、隆昌路越江隧道,其中,嘉松公路大桥和S4奉浦东桥将于年内开工,处于规划阶段的有嫩江路隧道、宛平路隧道、元江路隧道等。
至2040年建成1000多公里轨交网络
目前,上海地铁运营里程数达到705公里,居于世界第一。根据规划,至2040年,将建成总长达10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今年,上海在建轨道交通项目共4个,包括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以及18号线一期。其中,10号线二期、15号线及18号线部分区段预计今年完工。
10号线二期起自一期工程东端终点站新江湾城站,线路走向为淞沪路-过黄浦江-港城路-外高桥保税区。将强化虹桥枢纽、虹桥商务区对浦东、杨浦北部地区的辐射功能,尤其对新江湾城和外高桥板块的发展,将起到提振作用。
15号线起自西南部的紫竹高新区站,止于西北部的顾村公园站。作为南北向切向线,汇集、转换、沿线径向线客流,均衡网络客流。有助于加强内外环线之间的轨交服务,带动沿线西站地区、长风商务区、南站地区、紫竹科技园等区域发展。
18号线一期工程是东部南北向的切向线,沿线经过宝山区、杨浦区和浦东新区三个行政区。建成后将加强浦东、浦西过江联系,强化中心城核心城区的对外辐射功能,缓解上海市城市核心区和城市重要交通走廊(如江浦路、沪南公路等)的交通紧张状况,改善中心城区域的交通结构和出行环境。
14号线是上海市轨道网络中一条重要的市区级线路,共设车站31座,全部为地下线。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中心城交通拥堵,分流2号线过江压力,进一步发挥轨道交通网络整体效益。
备受关注的市域线机场联络线也正加紧建设中。它是第一条兼容了国铁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标准的铁路项目,也是第一条市域列车与国铁列车共站台的铁路项目。该线预计2024年建成,届时浦东虹桥两大枢纽间预计中转运行时间在40分钟之内。
记者了解到,最新一轮规划将启动建设,处于规划中的线路包括轨道交通19号线、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以及轨道交通13号线西延伸。
北横通道、S7公路等有序推进
目前,上海在建的道路项目中,有市属道路项目24个。北横通道、S7公路、军工路快速化等在建项目有序推进,S2广祥路匝道、昌平路桥预计年内按计划节点建成通车。
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三横”北线的扩容补充,北横通道工程分为西段和东段,与内环、中环、南北高架实现互联互通。西段自北虹路立交至天目路立交热河路接地点,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通车。东段自热河路接地点至周家嘴路内江路,预计2023年12月建成通车。
S7沪崇高速一期(S20至月罗公路)段去年10月通车,二期(月罗公路至宝钱公路)段新建工程已启动建设,计划于2021年竣工。
沿江通道是郊环的组成部分,包含越江段(牡丹江路-外环线,已命名为郊环隧道)、A段(江杨北路-牡丹江路),B段(江杨北路-富长路),以及浦东段。其中越江段已通车,A段、B段已开工,浦东段计划年内开工。
市交通委表示,郊环线对区域交通和全市路网格局有巨大推动作用。一方面,成为服务上海与长三角地区间的客货运联系通道、增加外高桥港区的疏港通道,打通临港、洋山港地区往江苏方向的货车通行道路,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公路集疏运和浦东国际机场的集疏运系统。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上海市骨干道路网深化规划》提出的形成“一环、十二射”加“一纵、一横、多联”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