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当妈之后,很多人的脾气一点就着,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
“又把衣服弄脏了!你怎么回事?”
“不要乱动东西,我说过多少次了!
“你怎么一点也不听话?”
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妈妈总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可每次发完脾气又后悔不已。
妈妈的坏情绪,对宝宝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实验说明
孩子能感受妈妈的坏情绪
曼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静止脸实验:
他先让妈妈与宝宝正常地互动,从动图可以看出,宝宝也很开心地积极回应。
接着,妈妈故意面无表情,这时宝宝察觉出了不对劲,便开始想办法来引起妈妈的注意。
宝宝继续尝试让妈妈与自己互动,但无论他怎么做,妈妈仍然表现得面无表情。
最后,宝宝忍不住开始崩溃大哭。
实验结果表明,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孩子也许还不明白爱,但他能通过情绪来感知爱,这是一种本能。
父母的负面情绪,不仅会损伤亲子关系,还会给孩子心里留下难以抹去的伤痕。
明知吼孩子不对
为什么总忍不住发脾气?
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忍不住跟孩子发脾气,甚至认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
可实际上,当我们对着孩子面目狰狞时,究竟是因为爱?还是自身的情绪管理出了问题?
从大部分家长的反馈中,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答案:孩子本身往往没有多大错,更多的是父母的情绪失控。
长期带孩子精神紧绷,再加上各种家务琐事…妈妈的身心疲惫时,更容易情绪崩溃。
在坏情绪的控制之下,我们往往会忽略事件本身,任由伤害一步步升级。
杨澜在谈子女教育时说过,不要做情绪化的父母。
或许成人的世界有众多不愉快的事情,可你的宝宝是无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气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满发泄在孩子的身上。
聪明的父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很多妈妈都说:“我也不想发脾气,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但其实,情绪的表达是可以学习的。
01
接纳自己的情绪,更要懂得正确表达
“愤怒”这个情绪,和快乐悲伤一样,都是人之常情。
我们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但不要把坏情绪嫁接到孩子身上,更不要把愤怒转化成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
运用到实际场景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以“我”开头,用正面的语言,说出自己当下的真实感受。
比如:“我看到你打妹妹,还说了脏话,妈妈很生气。”
而不是攻击孩子的人品或性格:“你这个姐姐怎么当的?又把妹妹弄哭了!”
这种方法不仅能释放我们的怒气,也不会伤害到孩子。
02
忍住那一分钟,给自己一个冷静的空间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理的冷静空间,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当脾气快要爆发时,你不妨先搁下手上的事,去另一个房间透下气,想一点好的事情,不被戾气所控制。
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事情的真相:
“他真的是在调皮吗?”
“是不是我没弄清真正的原因?”
“我做的会不会太过分了?”
经历了这样一个冷静的过程后,我们的理智又会回归,而不是肆无忌惮的对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的情绪稳定
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父母的情绪稳定,是对孩子最珍贵的教育,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父母的生活态度,决定了孩子看世界的角度。
如果你阳光乐观,那么他的世界就是五彩斑斓的,如果你的心情总是乌云叠加,那么他的世界就会暴风雨不断。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只有父母的情绪平和,孩子才能在温暖有爱的氛围中,自信健康地成长。
有时候,孩子更懂得宽容父母
有时候,孩子对父母的包容,远比父母的耐心要大。
之前《爸爸去哪儿》里,陈小春对儿子Jasper发火,凶到把围观的吃瓜群众都吓跑了…
要是一般的孩子,肯定当场就被吓哭,但Jasper的回应却让人出乎意料。
他冷静地向爸爸喊话:你现在能不生气吗?
就是这句话,让愤怒中的陈小春瞬间软了下来,小孩子都懂得要心平气和的交流,而大人却轻易就成为了情绪的奴隶。
即便每天挨骂很多遍,在问到对爸爸的评价时,Jasper也依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孩子对我们的爱,往往更纯粹,无论我们怎么对他们,他们都会回馈同样的爱。
所以下一次,对孩子发脾气前,别忘了提醒自己多点耐心,摆脱情绪的控制,做一个理智的好父母。
最好的亲子养育,是和孩子一同成长。努力坚持一下,你一定会离那个轻易对孩子发脾气的父母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