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要生了孩子才完满。有这种想法的人应该是自己有孩子,所以有一些略有心虚的优越感,或者这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他们养孩子养得很辛苦,于是把生孩子这事说得天经地义、事关重大,不然自己就等于是白白受苦了,而且不能只让自己受苦,大家都得来受苦。

    把生孩子视作天大的事的人大概是因为没有其他事业,上过大学的人比学低学历的更有可能不要孩子,因为她们有事做,在其他地方找到了意义。

    人为什么一定要有后代?为了家族的延续或把基因传递下去?加拿大哲学家克里斯廷·奥弗奥尔说:“谁的生物学成分重要到必须延续下去的地步了?”有人说,公民有义务维持群体的延续。奥弗奥尔说,这种义务会把女性变成生育的奴隶。

    还有人说,人们应该生孩子,这样老了才有人照顾自己。奥弗奥尔说:“所有为了养老而生孩子的人也许都上当了。”

不生孩子只需一个理由,生孩子要很多理由-LMLPHP

    

    有本书叫《自私、浅薄、只顾自己:16位作家论不要孩子的决定》。英国作家杰夫·戴尔写道:“经常有人说,有孩子会让人更加在意他们留给后代什么样的世界。所以在伦敦,虽然公共交通很发达,有娃的人都要买车。许多这样的汽车在赶往昂贵的私立学校。但是从那些妈妈的脸上,你可以看到,不存在什么更广大的世界,只会挤占停车位。做父母不会扩大一个人的世界观,只会让他们变得短视。”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说,在每一个社会中都有大约10%的女性没有孩子。女性分三种,一种天生是当妈的料,一种爱帮别人带孩子,还有一种不可以让她们接近孩子。她说不是非得生孩子人生才完满,“没孩子的女性也可以很快乐。她们想要的不是孩子,而是社会对她们的尊重。”

    《大西洋月刊》一篇文章调查了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的各种原因。如今,有10%到15%的女性没有孩子。有的女性不想生孩子是想保持自由,为了能够自由地玩,自由地上班,不生孩子的女性更有可能进入男性主导的行业,也更有可能挣得多。还有一些女性不生孩子是担心自己的精神问题会遗传给孩子。还有的人从小跟父母的关系紧张,小时候不愉快,所以觉得没必要复制这种悲剧。

不生孩子只需一个理由,生孩子要很多理由-LMLPHP

    

    很多人想生孩子是因为对终有一死感到焦虑,为了控制这种焦虑,他们想办法留下点啥,往往就是以生孩子的形式,复制一个自己。但现在还有其他传世的形式,如艺术、科学,而在过去只有男性才做得到。现在女性有了更多权利和机会,可以搞艺术、写书、开公司、做慈善等等。

不生孩子只需一个理由,生孩子要很多理由-LMLPHP

    在《为什么要孩子?伦理辩论》一书中,奥弗奥尔对是否要孩子的决定做了严格的道德分析。她认为,生孩子并非自然而然、不需要理由的问题。我们的很多生理冲动都需要去选择是否遵从它们,如果想要孩子,我们也应该给出理由。

    人们给过了很多理由,奥弗奥尔一一做了反驳。比如,说生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好处,这好像是显而易见的。如果采取避孕措施,孩子不被生下来,他就失去了一切,享受不到生命的乐趣,如吃冰淇淋、骑车等。对此,奥弗奥尔提出了两点反驳:首先,没被生下来的人没有任何道德感,有无数没被生下来的人,你没听到过他们的抱怨;其次,如果说生孩子能够提供世界上的幸福总量,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父母们生的孩子越多越好,但结果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到最后每个人的幸福会几乎为零。这一论证是英国哲学家德里克·帕菲特最早提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吃冰淇淋代表一份幸福,2个孩子吃冰淇淋代表2份幸福,4个孩子吃冰淇淋代表4份幸福,有8个孩子的家庭的经济能力使得他们吃冰淇淋的次数只是有4个孩子的家庭的一半。

    决定是否生育是一个道德决定,因为它会影响到很多人,不只是未来的父母,还有未来的孩子,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其他社区成员。通过生孩子来增强自信、挽救婚姻或满足长辈的期望都低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相反,如果一个人出于自私,决定不生孩子,这一决定并不算坏。它对当事人之外的人没有多少影响,除了有时会感到不快的本可以做祖父母的人。她特别反对的是把生孩子说成对国家或群体的义务。是否生孩子应该由个人自主决定,不然就是把人的身体当作实现生育目的的工具。

不生孩子只需一个理由,生孩子要很多理由-LMLPHP

    

    奥弗奥尔自己有两个孩子,她在书的结尾描述了抚养孩子和看着他们长大成人给她带来的满足。她认识到,人口限制论往往是厌恶女人的。“最好没被生下来这种观念的含义是,女性怀孕、生产、哺乳和抚养孩子的努力给地球带来的是总苦难的累积。”但人口限制论并不是当今的主流,认为应该尽可能地拥有孩子的观念还很强大。奥弗奥尔的书是一个受欢迎的解毒剂。她写道:“孩子不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生育孩子也不是成为好人所必需的。再者,有很多没有子女的人支持、喜爱、照看和教育别人的孩子。”

不生孩子只需一个理由,生孩子要很多理由-LMLPHP

    南非开普敦大学哲学教授戴维·博纳塔也用哲学来确定理想的家庭规模。他在《最好没降生到人世间:成为人的害处》一书中说,假如有甲、乙两对夫妇,甲年轻、健康、富裕,如果他们生了孩子,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学校、衣服、电子游戏设备,即使如此,我们也不会说甲有生孩子的道德义务。乙也年轻又富裕,但夫妇二人都有遗传性疾病,如果他们一起生孩子,孩子会遭罪。我们会说,乙有不生孩子的道德义务。

    甲、乙的情况表明,我们对享乐和遭罪有不同的态度。没被生下来的人没有享受到幸福不算受到损失。但避免苦难却是好事,哪怕被遭罪的人不存在。对甲、乙有效的对所有人都有效。所有人的人生都包含享受与苦难。如果没被生下来的人放弃享乐,没人受到损失。但如果带来不必要的苦难,世界就变得更糟了。博纳塔说:“我的论证的含义之一是,充满了好事但也包含一点坏事的人生比没有被生下来更糟糕。”

    

06-13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