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
中国人的节日几乎都离不开吃,于是就有了“青团节”、“月饼节”、“517吃货节”等等。哦对了,下周四就是端午节了,粽子你买好了吗?如果你还没有买,那么一定要看完!如果你买好了,也千万不要走开,因为接下来我将告诉你一个关于粽子的励志故事。
端午安康
在绝大多数的上海人记忆里,石库门是充斥着吴侬软语的,里弄里有着七十二家房客的你来我往。如果说一家小店发源自弄堂,那它的口味一定是经过众多挑剔食客的味蕾评判,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弄堂粽,老底子里,弄堂里的阿姨妈妈会各自搬着小板凳围坐在弄堂的一角,边噶三胡边包粽子。但因为卫生的原因,很多弄堂粽消声觅迹了,但也有那么一些粽子靠着出色的口味做出了自己的名堂。
想必大多数的上海人都有听说过,这家开在淮海路弄堂里卖粽子的小吃店——金太粽。卖粽子就说卖粽子,为什么又要说是小吃店呢?先别急,接着往下看你就知道了!
这条马路的代名词不是时尚、潮流,而是排队、排长队、大排长龙!光明邨,熟食,排!哈尔滨,花生排、杏仁排,排!鲍师傅,十分钟!新晋人气王,Popeyes,排排排!当然了金太粽也不例外,只不过排队队伍实在太多,搞不好就排岔了队伍。
2009年,小店还开在雁荡路的弄堂里,当时只是 路边小摊。
2014年,搬到 淮海路弄堂里,
2018年,小店入驻南京路第一食品店,端午节前必定带着粽子准时出现!要知道这里的柜台,是多少商家挤破了头皮都不一定能进去的。
同年,小店在江苏太仓 开设了自己颇具规模的粽子工厂。设备齐全,可接受大批量预定。
2020年,吴阿姨说她还有新动作!但她依旧会踏踏实实的为大家带来美味。
天,这根本就是一桩堆砌在粽山之上的励志故事好伐!但是你知道吗?这位受各路媒体竞相采访的吴阿姨今年 70多岁了,学会包粽子也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情。以前她真的是不会包粽子的!家里以前也是不卖粽子的!
以前家里包粽子,也不太专业,就单纯的是包给到家里的客人吃。外婆包,妈妈也包。我当时就是学不会,真的一点也不会!后来做生意失败了,生活所迫只能卖粽子养活自己。用了3天学会了之前几十年都没会的包粽子。
因为家人从小告诉吴阿姨做人要善良,做东西要真材实料。于是乎,吴阿姨的粽子事业从每天摆摊只能卖几个,口味也只有基础的大肉粽、蛋黄粽、白米粽和碱水粽。到现在,经过食客的要求和吴阿姨自己反复的开发,已经有22种不同口味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