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家长太难了!”
最近知乎上一条宝爸求助贴,引来了千万人围观,热度一度盖过特朗普与肖战。
矛盾也很突出,他一年只有7万的收入,老婆却想让孩子进一年5万的私立幼儿园。
宝爸很困惑,他觉得大可不必:
有多少钱多少能力办多大事,难道送孩子上一年1万学费的普通幼儿园,就一定没出息吗?
宝妈很委屈,她觉得老公不理解自己的深意,“没出息,没作为,更没有眼光和格局”。
一石激起千层浪。虽然大多数人不会做出这般极端的选择,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都能理解。不管现在的都市白领平日里多么光鲜亮丽,一旦有了孩子,最后都逃不过被“育儿焦虑”传染:
“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该不该砸锅卖铁买套学区房?”
“你们小区里的幼儿园太差了,名字里没有凑齐国际和双语的,不值得念。”
“三点半放学的学校不行的,没有用素质拓展、思维培养班来充实孩子的每一天。”
圈子真的有必要从娃娃抓起吗?
这个问题下的高赞回答都很冷静,结论出奇一致:圈子不同,不要强融。
虽说现在都提倡富养,但是富养不是拼圈子,不是打肿脸充胖子,伪富养,只能助长焦虑和攀比。
“橘”外人的心酸有谁懂?图源:知乎网
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家长面临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时,都很难做到这般冷静和气定神闲。
“圈子”,这个中国特有的概念也是深入人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受到良心的熏陶的和影响?
“就算是一个最与世无争的人,有了孩子以后,也会不自觉的开始攀比。”张翠花说,她希望自己尽可能地为女儿提供最好的衣食住行条件与教育环境。
在她心底,选择交一年5万学费的家庭,与交2万学费的家庭根本不在一个阶层:不单是消费能力,更是指眼界格局和整个家庭环境的综合影响。
对此,王富贵深有同感。
他是中产推娃一族中坚定的一员。为了给3岁的孩子,选一个称心的幼儿园,王富贵夫妇前前后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把家附近五公里的幼儿园都跑了一遍。夫妻严格分工,各自把关自己的领域,对幼儿园进行全方位考核,其中名校外语专业毕业的妻子就负责把关幼儿园的英语水准。
在选择幼儿园的时候,坚持面试全程和老师用英语交谈,因为这样就能发现,哪些幼儿园的老师发音标准、语法正确,哪些是糊弄事儿的。
他回忆起自己接孩子放学的时候看到的场景,“动画片、玩具是最常见的话题”,但是和睦之中也有区隔,“聊喜羊羊、熊大熊二、猪猪侠的,与聊米奇妙妙屋、海底小纵队、小猪佩奇的往往自然而然地分成两堆儿,各聊各的。”
因为没有英文名,其他幼儿园小朋友都不和自己一起玩;
其他小朋友寒暑假去的是欧美日韩南北极,没跨出国门的就根本找不到共同话题……
跟和自己有最多共同点的人交往,或许是人类的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