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全球体育赛事停摆,体育产业遭遇困境,原本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竞技体育更是进入了寒冬期。4月21日,中国排协在官网公布了一则公告,引发业界广泛讨论。公告称,“排球之窗自2017-2018赛季至今欠付合同款项,体育之窗有限公司、体育之窗股份公司亦未承担相应的合同义务,已构成严重违约。”
从这份公告可以看出,中国排协自2020年4月14日起,已单方面解除与排球之窗的合作。这次公告,意味着中国排球联赛的健康发展画上了尴尬的休止符。
长期以来,中国排球一直存在一个怪圈:女排国家队在世界体坛屡创辉煌,排球联赛的职业发展却屡遭困境。
2016年,时值中国女排从里约奥运会凯旋。当年7月,在经历了一个赛季的裸奔之后,体育之窗(排球之窗母公司)与中国排协签订合作协议,排球之窗获得联赛独家商务运营推广权,合约为期5年。排球之窗CEO高宏当时表示,希望以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国人的方式,将排球超级联赛打造成一个世界级的IP赛事。新华社的报道称,根据排球之窗与中国排协达成的合约协议,排球之窗每年需支付给排协的费用达到亿元,如果按照5年时间计算,总赞助金额将达到5亿元左右。
高投入势必要求高回报。中国排球联赛的运作能够满足赞助商务推广的要求吗?过去三年的联赛给出了答案。以国家队备战为主要思路的中国排协,从2018-2019赛季开始就大幅度调整联赛赛程,到2019-2020赛季,女排联赛被缩短至三个月内。男排联赛则从去年开始为奥运预选赛让路,直到今年1月疫情爆发,男排联赛至今没有重启时间。对赛程的朝令夕改,给联赛泼了一盆冷水,原本就冷清的比赛,观众更加稀少。而以经济利益和商务运行为主要目标的排球之窗,或许从2018年开始,真切体会到了女排国家队无法等同于联赛的残酷现实。
或许是对排超联赛心灰意冷,或许是双方矛盾已不可调和,今年1月,在上海举行的2019-2020排超联赛上海女排与天津女排的冠军颁奖仪式上,排球之窗CEO高宏没有现身,这显然是一个不寻常的信号。而直到中国排协于4月单方面发表公告,该公司也没有表态。有消息称,该公司员工目前已经所剩无几,更谈不上运营一个联赛了。
中国排协与排球之窗走到今天,令人惋惜,也令人深思,中国排球联赛究竟要如何发展,以顺应市场规律发展,而不是一味成为国家队的陪衬?熟悉市场经济的业内人士表示,联赛想要职业化,必须按市场规律运行,否则就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本质上还是离不开伪职业化的命题,行政部门的干预势必阻碍联赛真正走向职业化。
其实,不仅是排球联赛,包括中超、CBA篮球、乒超、羽毛球联赛在内,中国各个单项职业体育赛事的发展,又何尝不存在着这样的矛盾?如何兼顾国家队大赛成绩,又能让联赛朝健康方向发展,保证地方俱乐部和球员的利益,始终是一个难题。
相比男排和女排的受众范围,中超和CBA的起点较高,且职业化程度更高,然而,中超和CBA也同样面临着不小的职业化困境。以中国足协为例,作为联赛最权威的管理机构,拥有绝对的决定权,诸如允许归化球员、国字号踢联赛等等政策的出台,无不显露出一个以协会为主导话语权的环境,而这势必影响一个联赛的高度成熟化。在这种模式下,赞助商和投资人的利益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保障,最终受伤的只有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