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App的上线,大大方便了广大自然人纳税人申报纳税,受到广泛欢迎。但近期,部分自然人纳税人登录App查询信息发现,自己明明没有在某公司任职,却有该公司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记录,怀疑是个人身份信息被冒用作违法使用。
比如,有媒体报道某位杨姓先生个税App应交税款里显示,自己竟然在两家公司上班,除了供职公司外,自己还被登记为一家压根没听说过的公司的职工。此外,还有两家闻所未闻的公司,“假装”每个月给他发钱。就这样,杨先生莫名其妙成了月入5万元的人士。
还有,此前引起广泛关注的#陕西一高校多个班学生被就业#新闻,该微博话题下聚集了许多为自己发声的网友。
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需要在今年6月30日之前办理2019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请还没有办理的童鞋办理时注意自查个人信息是否被盗用!
个人信息被盗用影响几何?
莫名“被就业”“被收入”,这会对个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对于非法盗用个人身份信息的公司,又存在什么样的风险?
有专家表示,企业非法盗用个人身份信息,很多是为了进行劳务报酬或工资薪金的虚假申报,为了虚列成本费用以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如果信息被盗用,可能导致该自然人纳税人年度综合所得虚增,有可能因此多缴个人所得税。对于没有所得来源的学生群体,若企业冒用其身份信息申报产生应纳税额但不缴纳,将会对个人征信产生不良影响。
而企业一旦被认定为偷税,除了补缴税款和加收滞纳金外,也会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进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更多的限制。
如何查询个人是否“被就业”?
目前,个人所得税App上可对个人收入纳税明细和任职受雇信息进行查询,虚假申报的企业非常容易暴露,若个人发现存在未任职企业的申报记录,可以在App上点击该单位名称,并通过右上角的“申诉”按钮来发起“申诉”,此过程不会影响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也不会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另一方面,税务部门也会尽快核实处理纳税人的涉税信息冒用问题,如情况属实,税务部门将会对违法冒用他人信息的企业单位进行依法处理。
税务总局提醒:“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为维护正常的经济税收秩序,保护自然人纳税人合法权益,近日税务部门与公安、教育等部门通力合作,在北京、河北等多地依法查处了一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偷逃税款的违法企业。
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是:精心“设计”偷税手段。
涉案企业的主营业务是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类业务可用于抵扣的成本相对较少,企业经营者就打起了虚增成本的歪主意,铤而走险地冒用个人身份信息,把企业从盈利“扭转”为亏损,最终达到偷税目的。
精准“发放”伪造工资。伪造的员工工资均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下,既能虚增工资成本、偷逃企业所得税,也未达到起征点,只需申报而无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不会增加实际成本。
精确“瞄准”下手对象。涉案企业冒用的员工身份大多为在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群体尚未真正就业,对自身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关注度较低。
税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继续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协调,加强线索收集分析,强化综合治理,加大对冒用个人身份信息实施偷税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大学生身份信息保护和规范管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营商环境。
同时,提醒广大纳税企业守法经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也提醒广大自然人纳税人,注意保护好个人身份信息,及时关注个人的申报情况,如发现身份信息被冒用,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或税务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