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9日刊发题为《中国对印度实施的任何经济制裁均“有反击余地”》的报道指出,印度企业和消费者可能成为“抵制中国”的主要受害者。报道编译如下:
观察人士说,如果中国和印度的边境争端蔓延至贸易和投资领域,中方能够对印方实施的经济制裁进行反击。
印度国内抵制中国货的呼声过去两周越来越高。在6月28日一场纪念印度军人的仪式上,印度总理莫迪鼓励印度人从国内制造商处购买更多商品。
上周,印度要求政府运营的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商家标出产品原产国,并设置了一个筛选功能来显示“印度制造”的产品。
据印度《经济时报》6月29日报道,印度政府正在考虑调查东南亚的中国公司,这些公司可能在向印度运送商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贸易问题专家屠新泉说,中国迄今没有表现出任何采取报复行动的迹象,但有这样做的余地。
屠新泉说:“我认为中国需要一些时间才会作出回应。如果印度走得太远,中国绝对会作出反应,也许会对关键零部件实施出口管控。”
印度能承受与中国打一场经济战的代价吗?
边境冲突事件发生后,印度国内数个中方投资项目也被搁置。印度还采取了其他措施,但印方尚未将这些措施与边境争端直接关联。
印度媒体上周报道称,印方开始拦截中国产品以进行额外检查,造成货物运输延误。
此外,印度当局还对来自中国及越南和韩国的钢铁产品加征反倾销税。印度还对中国、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的一些铝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
河内湄公河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亚当·麦卡锡说,印度的贸易行动针对的是北京,但同时也是印度长期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的延伸。
麦卡锡说:“重商保护主义是最近数十年印度在经济上与中国相比相形见绌的一个关键原因。”
麦卡锡说:“印度认为它可以通过提高非关税壁垒或‘加强审查’来‘惩罚’中国。但是,主要的受害者是印度商人及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