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化名)宝宝已经两个月了,宝宝在月子里每天吃完就睡,一点也不磨人。莉莉见人就夸自家宝宝是天使宝宝,来报恩的。可就在宝宝即将2个月时,一朝化成恶魔宝宝,一天到晚都要抱着睡,一放下就醒,仿佛床上长了刺似的。最后没办法,为了让宝宝睡好觉,只能全家上阵每个人轮着抱。
相信大多数家庭在宝宝出生的第一年都面临过宝宝睡觉难题:抱着睡得香、放下就醒;白天爱睡、晚上爱玩;突然想睡就睡了,想哭就哭,睡眠时间短;入睡困难、夜醒频繁等等。有宝妈这样吐槽“为了宝宝睡个觉可是熬坏了妈妈,熬秃了爸爸,熬走了姥姥”。
婴儿期的宝宝为什么出现抱着睡得香,放下就醒的睡觉难题呢?难道真的是宝宝对“放下”这个动作有条件反射吗?本文将分析宝宝为什么出现“落地醒”的原因以及分享几个解决方案,供各位宝妈参考。
宝宝出现“落地醒”,家长先了解这7个原因
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样哄睡经历,好不容易把宝宝哄睡了,可一放在床上就秒醒。没办法只能抱起来又哄睡,不一会又睡着了,结果一放又醒了,反反复复搞得妈妈精疲力尽。而且出现这种情况还不是一时半会,有些宝宝甚至会持续到一两岁。宝宝为什么会出现“落地醒”?家长先了解这7个原因。
内耳的“前庭”发育
宝宝内耳的“前庭”发育如同宝宝的一种“天然”的条件反射:当宝宝从被妈妈抱着的姿势入睡时的蜷缩姿势,一旦放到床上变成平躺姿势,宝宝的前庭就会发出警告“糟糕,你失去平衡了”。这时宝宝就会接到警告,立马启动“惊跳反射”,伸胳膊蹬腿,醒了。
宝宝的睡眠周期
刚刚生下来的宝宝,他们的睡眠周期差不多有45分钟左右,一半的时间在浅睡,一半的时间在深睡。浅睡的时候,宝宝会有一些面部表情或是胳膊腿动一动,偶尔哼唧一下。这个时候如果有超过60分贝的声音出现,宝宝就会做出听性反射从而惊醒,医学上称这种反射为惊吓反射。
特别是0~6月的宝宝,他们大多数时候睡得“迷迷糊糊”的时间是较长的。有时候家长在哄睡时,正好宝宝处于浅睡期,这样一放下去就很容易惊醒宝宝。
宫内习惯难以改善
对于0~3月的宝宝出现“落地醒”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从母体出来后还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因为在妈妈子宫里时的状态是紧紧包裹的,而且经常性听到的声音是妈妈的心跳以及羊水流动的声音。出来之后,只有在妈妈的怀抱里才能有这种感受,一旦发生变化,则宝宝就会产生“落地醒”的情况。
宝宝的睡眠环境
当在妈妈抱在怀里哄睡的时候,宝宝睡觉的姿势、宝宝感受到的温度以及气味都是熟悉的,可被放下后,睡眠环境都发生了变化。也许对于睡得很熟的宝宝来说,无法感知到。但是婴儿期的宝宝本身就属于没有安全感的阶段,所以会特别地敏感,从而出现“落地醒”的情况。
宝宝身体发育所致
宝宝在发育过程中会经历10次大脑发育高峰期,所以在成长的阶段里,大多数宝宝会出现睡觉难的问题。而且随着宝宝各种大动作发育、猛涨期的到来、情感的迅速发育等都会让宝宝睡不好、睡不安、睡觉难。
家长习惯性养成
有些家长从宝宝生下来就喜欢有事无事抱着玩,抱着睡。这种家长给宝宝养成的抱睡习惯当然难以改善。要想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睡得好,自主入睡,尽量在宝宝出生后减少抱睡的习惯。
宝宝身体不适
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内是会出现肠绞痛的情况,当宝宝被抱着的时候,身体是处于蜷缩状态的,这时的不适感会得到缓解。放到床上后,身体不适感又会来袭,就会出现“落地醒”的情况。不过随着宝宝长大,这种身体不适引起的“落地醒”会逐渐消失。
解决宝宝“落地醒”问题,这一招很受用
宝宝睡觉出现“落地醒”影响的不仅是宝宝的睡眠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大人的身心健康。随着宝宝长大,如果这种情况无法得到改善,更是会对宝宝的成长发育造成严重危害。如何解决宝宝“落地醒”问题,CiCi妈将为你分享一招有用的方法,亲测有效哦。
变平放为侧放
侧放时宝宝依然是蜷缩姿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对前庭“瞒天过海”。和宫内姿态也接近,形成安全的小空间。5个细节,提高放下成功率:
①给予宝宝进入深眠期的时间,宝宝已经睡着了,再多抱一会;
②在放宝宝时,先放屁股,再抽手;
③在宝宝的肚子和腰臀部各垫一个小枕头;
④自始至终,妈妈的上半身要记得贴近宝宝的身体;
⑤起身一定要慢,这样宝宝才不容易觉察到。
轻放还是会醒,那就采取“速战速决”式
有些宝宝不管家长放得多轻,还是一碰到床就醒来。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速战速决”式方法试一试。宝宝睡着后20分钟,立刻把宝宝放到床上侧着睡,这个过程速度要快,不要慢吞吞,当然也不是非常粗鲁,而是讲究速度。部分宝宝对于这种方法“速战速决”式放下法非常奏效。
逐渐培养睡前“仪式感”
想让宝宝逐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培养睡前“仪式感”非常有必要。比如宝宝在白天睡觉的时候,家长不要拉上窗帘模拟晚上的感觉,而是让宝宝觉得现在是白天,是短暂的睡眠和清醒玩耍的时间。在晚上时,家长则要养成关灯并且安静睡觉的习惯,以此来逐渐在宝宝潜意识里强化天黑就该睡觉的好习惯。
除此之外,针对不同宝宝需求,家长还可以尝试这3个解决“落地醒”的方法
有些宝宝可能对上述的方法很适用,但是有些宝宝却是实打实的高需求宝宝。面对此类宝宝,影响的不仅是宝宝,也让很多家长焦头烂额。那么针对不同宝宝的睡眠需求,家长还可以尝试这几个解决“落地醒”的方法。
不要刻意哄睡,尝试捕捉宝宝的睡眠信号
有些家长喜欢在宝宝还没有睡意,而觉得宝宝应该睡觉的时候去刻意哄睡宝宝。这样的哄睡是非常困难的,宝宝也容易惊醒。所以家长们细心观察宝宝发射出的睡眠信号,再进行哄睡,效果则会事半功倍。宝宝的睡眠信号一般有以下几种:
揉眼睛、打哈欠;
非常安静,眼睛无神地看着某个地方;
心情突然烦躁哭闹;
活动减少,行动放缓;
吸吮动作逐渐变慢。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给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一是有利于后期训练宝宝自主入睡,二是有利于宝宝戒夜奶;三是可以让宝宝逐渐养成睡整觉的习惯。如何做呢?以下几点很关键:
除非必要时刻,不要总是抱着宝宝睡觉,这样容易养成抱睡的习惯;
在宝宝出生后,晚上睡觉最好留暗暗的小灯,让宝宝开始分辨黑夜和白天的区别,培养睡觉前仪式感;
保证宝宝的睡眠环境熟悉性,比如宝宝平常睡觉的床以及周围的声音,尽量不要随意变换。
适当改变哄睡方式
当宝宝已经养成了必须哄睡的习惯后,实在放不下去,那么家长不妨尝试换个哄睡方式来解决宝宝“落地醒”的问题。具体以下几个哄睡小妙招供参考:
0~3月的宝宝可以尝试奶睡,适当适时的奶睡对宝宝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个方法在宝宝大些了要戒掉;
模拟子宫安全感,这个哄睡方式适用于新生儿期的宝宝,给宝宝穿个襁褓,模拟在妈妈子宫的感觉入睡;
拍睡,适用于4个月之后的宝宝。可以和宝宝面对面轻拍宝宝的背部屁股等部位,用温柔的声音哼歌来安抚宝宝入睡。
CiCi妈小贴士之:分享几个0~12月宝宝哄睡小妙招
大多数家长在哄睡宝宝这件事上会经历三个阶段:困难期(0~3月)、适应期(4~6月)、习惯养成期(7~12月)。至于时间的长短,要根据不同宝宝的需求以及家长的引导来决定。对于哄睡宝宝这件事,除了宝宝自身的性格和身体状态,家长的坚持和耐心引导非常关键。
子宫声音模仿
适用年龄:0-3月宝宝
宝宝在还未出生前,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妈妈子宫内的各种回声。在出生后这些声音都消失了,感觉到的都是陌生的环境,听到的都是陌生的声音,自然会出现各种睡眠问题。
这时家长可以下载一个模拟子宫内的声音放给宝宝听,这样宝宝会觉得自己回到了妈妈子宫里从而自主入睡。对于新生儿期宝宝的来说,这个方法非常实用。
襁褓哄睡
适用年龄:0-3个月宝宝
胎儿期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处于狭小封闭的状态,出生后,四肢得到了伸展。由于大脑发育不健全以及安全感的缺乏会出现惊跳现象(惊跳是指宝宝手脚不受控制地突然抖动把自己吓醒或吓哭)。这时家长用襁褓将宝宝包裹住能够模拟在子宫内的感觉,宝宝得到了熟悉的安全感很容易睡着。
仿人型娃娃哄睡
适用年龄:0~12个月
针对于必须要抱睡的宝宝,这个方法算是解放双手的神器了。找一个人型娃娃,穿着妈妈的衣服,模拟妈妈抱着宝宝睡觉。这样宝宝既能闻到妈妈的味道,又能感受到被抱着的感觉,宝宝很容易入睡。不过随着宝宝长大开始认人,这种方式实用性会慢慢降低。
抱抱拍哄入睡
使用年龄:4个月之后的宝宝
在宝宝发出睡眠信号后,家长可以先抱着宝宝哄睡,等待宝宝情绪安抚平稳后,再把宝宝放在床上拍拍宝宝哼曲入睡。如果宝宝不乐意,家长需要重复这个步骤,一开始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这个时候坚持和耐心非常关键。这个方法用好了,后期宝宝养成自主入睡习惯很容易。
安抚物辅助入睡
使用年龄:21天~6个月可用
面对高需求宝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家长可以使用安抚奶嘴/奶睡的方式。因为有些宝宝夜醒频繁,哄睡效果差,所以可以适当地使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有时间局限性(年龄大了用容易造成牙齿发育畸形),在宝宝6个月之后要开始变换哄睡方式。
CiCi妈寄语:解决宝宝“落地醒”的睡觉难题,家长们掌握方法很重要,学会坚持和给予耐心更是关键。宝宝睡觉问题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头等大事”,为了哄睡宝宝,妈妈们都使出了“洪荒之力”。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煎熬,但也是从这个过程中和宝宝建立了无法取代的情感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