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桥主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20-2035)》日前出台,此次编制的《规划》,围绕上海虹桥商务区发展定位,提出了“联通长三角,生态最中心”,打造“中国生态经济共荣之都”的商务区“定制版”海绵城市建设总体构想,并基于智慧水务、和谐共融、百姓获得、自适应城市和价值可评估五类要素,打造新型海绵城市建设最佳实践区。
预计到规划期末,虹桥商务区主城片区内将全面实现海绵城市建设“5年一遇降雨不积水、100年一遇降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要求。至2035年,虹桥商务区主城片区范围内全面落实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多方面试点建设目标,包括排水标准、内涝防治标准等多项指标。
虹桥商务区内河网水系构成复杂,既有片外防洪河道,又有片内排水河道。如何使水生态得到修复、水环境不断提升、水安全落实保障,水资源能够再利用等,都是推进海绵城市打造的难点。
对此,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开发建设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海绵城市的特色开发模式,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未来,虹桥商务区将积极实现“SHARE”计划,即智慧水务Smart、和谐共融Harmony、百姓获得Appreciable、自适应城市Resilient、价值可评估Evaluable。在“智慧水务”打造方面,虹桥商务区将利用现有防汛和指挥应用平台,对接上海“智慧城市”,依托多源数据实时监测系统和区域内涝风险模拟成果,实现雨情、水情、灾情的实时采集和传输,防汛设施和抢险物资的数字化管理,以及多部门的远程会商和预警信息的即时群发,根据防汛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有效降低洪涝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危害,进一步完善治涝联合调度决策工作。
此外,虹桥商务区还将把区域内绿地分为建成区内的河道及高架防护绿地等大片、具有生态防护功能的集中绿地;成片状分布的公园绿地;街坊绿地;公路旁的带状绿地;道路红线外的零星绿地五大类,通过在公园、广场周边绿地敷设排水植草沟等手段,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达到净化雨水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