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悬索桥,很多人脑海中或许会涌现出一些知名大桥,如横跨金门海峡的旧金山金门大桥、舟山跨海大桥的西堠门大桥等。
在上海黄浦江绵长的岸线上,13座已建和在建的越江大桥巍然伫立。除了卢浦大桥采用拱型外,其余大桥均为斜拉桥或梁式桥。今年四季度,黄浦江上第一座悬索桥将破土动工,书写江上桥型新历史,它就是嘉松公路越江大桥。
黄浦江上第一座悬索桥
对于上海人来说,斜拉桥和梁式桥已不稀奇,悬索桥却是难得一见。目前已建成的唯一一座位于安亭汽车博览公园内,长120米,桥宽8米,以人行天桥形式存在。
根据设计方案,嘉松公路越江大桥地处松浦三桥上游约3公里处,采用桥梁形式跨越黄浦江,连接起松江区的永丰街道(北岸)和泖港镇(南岸)。工程北起金平路,南至松金公路,全长1.825公里,双向六车道,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开工建设。
“悬索桥分为自锚式和地锚式。传统的悬索桥都是地锚式,对地质要求高。过去,像上海这样的软土地区,一般不大建造悬索桥。”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总工程师刘经熠解释,近年来,国内施工装备、技术以及产业工人团队日臻成熟。自锚式悬索桥因其跨越能力强、景观效果好,对地质情况要求相对较低,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桥梁的设计当中。经过多轮的方案比选论证与综合考虑,最终决定该桥采用自锚式悬索桥桥型。
在主塔的造型上,上海市政总院的设计者们也动足了脑筋。“我们希望,它完全服务于塔柱的横向受力需要。与此同时,它是优美的,让人耳目一新的,更能体现地方文化艺术的诗情画意。”
主塔造型以江南建筑窗花艺术为原型,并融入中国结的元素。
在初期多个构思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最终确定以江南建筑窗花艺术为原型,并融入中国结的元素。抽象的窗花既体现了江南建筑的文化,同时作为塔柱间的横向受力结构,弱化了桥塔高宽比例不佳的视觉效果。
“江南建筑窗花艺术并非松江区独有,但是以古建窗格为艺术原型,并融进中国结元素的现代桥塔结构,它是独一无二的。”设计者说。
非机动车可直接骑行过江
目前,松江区境内虽有六处越江通道,但从分布上看,三处通道位于松江新城西侧,另外三处位于松江新城东侧,东西最近两座大桥距离近8公里,且无对应松江新城中部的越江通道,该区域市民只能绕行至两侧越江大桥,便捷性较差。
对于骑行非机动车的居民来说,过江选择则更为狭窄。六处通道中,G1501跨横潦泾大桥、沪杭高铁跨横潦泾大桥和G15松浦二桥均为机动车专用通道,无人非通道。松卫公路松浦三桥按近远期结合实施,近期断面为四快二慢,远期为双向六车道,无人非通道,因此远期该桥也禁止人非通行。现存通道中,仅辰塔路跨横潦泾大桥和G320松浦大桥允许人非通行,间距过大,人非过江多有不便。
现存通道中,仅辰塔路跨横潦泾大桥和G320松浦大桥允许人非通行,间距过大,人非过江多有不便。
“嘉松公路越江大桥的建成,不仅能增加松江区境内越江通道数量,其位置还能填补松江新城中部越江通道的空白。”刘经熠介绍。
这座桥的另一个亮点,便是同步考虑了行人与非机动车的过江问题。大桥主桥及引桥两侧均设置了慢行系统,两岸居民可直接从引桥骑行至对岸。
大桥主桥及引桥两侧均设置了慢行系统,两岸居民可直接从引桥骑行至对岸。
“这种非机动车骑行过江的形式在黄浦江越江桥梁中尚属首例。”目前,设置非机动车道的跨黄浦江桥梁占少数,并且都无法实现直接骑行过江。比如,非机动车经过辰塔大桥需采用梯道推行方式过江,正在建设中的昆阳路越江大桥因桥身高度原因,非机动车需先搭乘电梯而后过江。
“这是黄浦江上第一座悬索桥,建造难度不言而喻。”刘经熠说,“困难是挑战,也是机遇。嘉松公路越江大桥的建成,将丰富黄浦江上桥型,打造出一座颇具地区特色的地标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