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大宝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尤其在学习上让我很少操心。在我家几乎不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暴躁的父母陪着磨蹭的孩子写作业。我觉得这主要归功于我的一个小学老师,他从教30多年,如今已经退休,因为我和老师家住得很近,所以我经常会向这个老师请教关于教育孩子的“圣经”。
我家大宝上小学的时候,我老师给我的一个忠告就是:“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先抓习惯再谈成绩”!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中,于是那两年我是用很大的力气去塑造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想法,居然与2019年广西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不谋而合。
杨晨煜高考分数达到730分,数学和英语都是满分,这样的孩子自然受到关注!杨晨煜的妈妈在分享育儿经的时候,说到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要狠心监督。并且强调,孩子在小时候并没有自主思考的能力,所以需要父母用监督的方式培养自律性。不得不说我们这个小学老师,真是我的贵人,至少让我少受了很多陪孩子写作业的痛苦。
相信很多父母会好奇,为什么要小学一、二年级抓习惯?我的班主任对我讲,在教育领域他们把小学会分为3个阶段,一、二年级是习惯养成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非常依赖父母。三、四年级是转型期,这个阶段孩子明显更加独立。五、六年级被称为自主、全力吸收知识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很多的想法,会自己做选择。所以说小学一、二年级要抓习惯,尤其这5个习惯!
一、上课集中注意力
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聚精会神的状态比知识还重要。
之前莹姨看过一个文章,一个北大学生回到自己的母校传授学习经验。而他的经验非常简单,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在课堂上能专注地听上40分钟课程的人少之又少,而那些真能专注听40分钟的学生,很多都是学霸。
孩子在听课的过程,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路。通过自己的思路和老师的进行对比,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孩子理解得更深刻,记得更牢固。想要孩子学习好,这个习惯不能少。
二、按时完成作业
按时完成作业这个行为不仅仅是做作业这么简单,还能给孩子形成一个概念,今日事今日毕,做事要讲究效率。如果孩子在1、2年级就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无论是初高中,他都会沿袭这种习惯,父母自然能省心不少。但想要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最初的监督是不可缺少的。但父母要注意,在监督的过程中不要说太多话,提前给孩子设定好目标以后,之后就在旁边看书就好。
三、整理错题
很多学霸都有一个错题本,建议父母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给孩子准备一个。告诉孩子每天要把当天错的知识点和习题抄写在上面,这个年龄段即使孩子自己内心不是很愿意,但是依然不敢违抗父母。所以是形成好习惯的机会,错题本能够让孩子回顾的时候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
四、巩固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研究,描绘出了大脑对新事物的遗忘的规律的曲线,这条曲线叫“遗忘曲线”。经过试验发现,让两组学生去学习同一篇课文,在一天后的记忆率只剩下36%,一周后剩下13%,所以想要孩子真正学会知识,就要按照记忆规律去复习,这样才能保证记忆率。很多学霸可能不预习,但一定会复习。
五、阅读习惯
进行课外阅读不是为了背记什么,而是为了磨练意志,开阔眼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最终获得一种惊喜。——《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
之前在《人民日报》上看过一篇文章,提醒家长要鼓励孩子根据兴趣进行大量阅读。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学习的内容还是课本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读书是能够拓宽眼界,同时满足孩子探索欲的重要途径之一。孩子一二年级可能看不出来区别,但是3、4年级,开始写作文,就明显可以看出,有阅读习惯的孩子无论是阅读理解的水平,还是写作文的能力上都更胜一筹。
阅读这方面我还比较有信心,在我家大宝3岁时,我和老公就会每天花上半小时陪着大宝看绘本,久而久之大宝也有了读书习惯。但是让孩子在心理上认识到上课要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除了监督以外,父母还要想办法给孩子做“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