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福州路,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旧称—“四马路”。开埠之后,上海最重要的几条马路都以数字命名,南京路(大马路)、九江路(二马路)、汉口路(三马路)、福州路(四马路)组成了上海最繁华的区域。
尽管现在人气比之南京路,要落寞不少,但20世纪初的福州路,绝对是人气担当。
书肆报馆、笔墨纸庄、茶楼药铺、百货洋行,包括以会乐里为代表的烟柳之地……如雨后春笋,使得福州路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销金窟。
短短一千多米的福州路,商贾、文人、戏子、狎客……三教九流齐聚一堂,在大俗大雅的剧烈碰撞中,包容和混乱并存,辉煌中亦有心酸。
福州路连通了人广和外滩,地段好的没话说。两边梧桐蔽道、清幽安静,各色书店也为它增加了书卷气,路上不时还能看到这种观光型“辫子车”。
走在福州路上,明珠塔仿佛近在眼前,同样惹眼的,还有褐色外立面的福州大厦。
上世纪初,上海中文报纸进入鼎盛期。从福州路走出了当时中国最有影响的报纸,《申报》、《新闻报》、《时报》三足鼎立, 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难决高下。
可以说,福州路见证了纸媒的成长,在福州路上等新闻也成了沪上一景。
如今,福州路文化气息犹存,散落着剧场、书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