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厅有着90年的悠久历史,对上海市民而言有着特殊意义,被亲切称为上海的“城市音乐客厅”。2002年9月起,上海音乐厅曾进行平移修缮工程,平移66.46米,抬升了3.38米,在全国建筑平移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可谓轰动一时。

    移位后新建的建筑就是现在的“非文保区”了。这栋建筑经过数十年的频繁使用,建筑本身和设施设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此次是平移十余年来音乐厅第一次大修。据悉,文保区域“修旧如旧”,包括重新绘制16根罗马柱、恢复海上蓝雕花穹顶、东厅水磨石地面还原成1930年原迹等;非文保区域则重新装饰装修,小厅改造后可增加100多场演出。

    邀请2004年彩绘工匠重新绘制16根罗马柱

    走进音乐厅,映入眼帘的海上蓝穹顶镶嵌着金色雕花,四周十六根合抱式的罗马立柱,正中汉白玉旋转楼梯,给人富丽堂皇之感。尤其是16根气度非凡的罗马式装饰柱,上面的大理石纹都是彩绘工匠吕继军手绘的,而非真的大理石。据章明设计师事务所主任设计师,文保区总设计左承岦透露,工匠吕继军从事建筑壁画行业三十余年,2004年参与上海音乐厅平移修缮工程,曾彩绘16根罗马柱。如今仿大理石纹有起壳、起翘的情况,表面也严重发黄、质地松软。此次再次修复,为风格和建筑的一致性,15年后再次邀请到吕继军为罗马柱彩绘。

    “16根柱子都是吕继军一人手绘,当时正值炎炎夏日,修缮时还不能开空调,真的挺不容易的”,左承岦说。

    大厅的海上蓝雕花穹顶让人印象深刻,2004年平移期间穹顶得以完全保留,没有进行任何的破坏。穹顶还贴上了800多处金箔,显得富丽堂皇。在此次修缮中,对其进行修补与加固,项目团队对大穹顶及其周边图案色彩现场取样,通过电脑比对配色确定不同区域的19种涂料色样,再分区描绘、逐个上色,保证大穹顶修缮前后饰面光彩一致。整个穹顶在剧场灯光的绰约下显得深邃、曼妙,充满魅力与神奇。

    意外发现,让东厅地面得以还原成1930年原迹

    “音乐厅二楼东侧的休息廊,在2002年前是一个排练厅,此次修缮的时候,施工人员在铺设的亚麻油地板下方,发现了一块1930年残缺的水磨石。”左承岦告诉记者,这可以说明铺设的亚麻油地板并非历史原物,而是2004年修缮时新做的饰面部分。考虑到与相邻保护空间的整体协调,施工团队决定进行“修旧如故”的复原,按照水磨石历史地面恢复。

    为了恢复这块地面,施工团队通过4次比选,对色彩、花纹配比都仔细打磨,最终成功恢复了富有音乐厅历史特色的水磨石拼花地面。

    文保区舞台全面改造,“消失”的大厅座椅“原貌”归来

    上海音乐厅大厅座椅定制于2004年平移修缮时,当时正在装修的工人,去掉音乐厅墙面的颜料,发现最里面的一层涂刷是海上蓝。于是,重新装饰的音乐厅,把海上蓝作为主色调。同时定制的观众座椅也以“海上蓝”坐垫配以纯木制古铜色雕花包边。

    目前,“海上蓝”座椅共计1185把(含备用座椅58把),此次修缮中将大厅座椅拆卸运到日本专业座椅厂家进行原样修缮。座椅坐垫布料、海绵以及蕾丝等重新制作,座椅靠背板、坐板、金属椅脚保留并做重新打磨、喷涂、做旧,让座椅保持原貌。

    虽然保持了原貌,看起来旧旧的颇有年代感,但座椅的功能却有了极大提升,例如座椅中安装了“缓起立”,保证座椅的无声、匀速。那些演出中提前离场的观众站起来时也不会影响到他人。据了解,“缓起立”工艺经过上百万次的内部测试,保证质量,使用期限标准超过20年。

    作为专业的音乐厅座椅,这次翻新之后,还通过调整布料改进吸声效果,使声学效果比起之前更好。此外,更新座椅海绵后,增加厚度,增加座椅舒适度。椅子座号使用荧光号码牌,这种号码牌通过灯光自动蓄光,连续30分钟发光,同时发光亮度逐渐减弱,并不对观众观演产生影响,却能通过微弱的光亮让迟到观众找到位置。

    为适应音乐厅这座老建筑的舞台需求,舞台修缮工作有了更高要求,主要围绕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扩声、舞台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本次舞台部分的改造,量体裁衣,摒弃了’求多求全’”的现象,为我们在舞台技术和设备为舞台艺术有机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典范。” 上海中演舞台科技研究院院长,此次修缮工程舞台设计施工负责人蔡健勇介绍道。

    蔡健勇透露,为了满足上海音乐厅老建筑的特性,引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ASM吊杆机”,这里也是国内首家使用该吊杆机的剧场。据悉,“德国ASM吊杆机”的主要特点是吊杆机的宽度比较窄仅20cm,满足了舞台机械单边天桥安装的需求;传动部分采用双电机形式,避免了单电机在演出过程中出现故障,吊杆不能“上下”的现象,为演出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非文保区域”重新装饰装修,小厅改造后增加100多场演出

    除了文保区的修旧如旧,非文保区也做了功能提升。上海音乐厅小厅位于B2 层,修缮前由于隔音工程未做到位,造成与一层大剧场上下串音,两厅无法同时演出。为了确保大厅演出效果,小厅几乎无法正常使用,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因此小厅改造的重点之一是铺设了GRG墙面。根据建声功能的要求:小厅墙面凹凸需超过5cm,且两个面不能平行。设计中参照了音乐厅装饰“四叶草”,将这一经典图案结合美学设计,演化为墙面独特花纹设计。

    据介绍,小厅顶部对舞台的灯光和音响做了矩阵的点位设计,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演出模式。小厅的座椅是推拉座椅,座椅做了6个模块化设计,根据演出内容的不同,6个模块进行不同的摆放,使舞台可以在当中,也可以在近端,甚至于可以有梯形的舞台形式。同时,通过本次修缮彻底解决大小厅之间的隔声问题,未来可以增加100多场演出,在功能上将小厅打造为以小型室内乐、电声等多种演出形式,在风格上与大厅的古典主义遥相呼应。

    据本次修缮的承建方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表示,做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遵循的是原材料、原工艺。因此,最难的就是原来资料、图纸的缺失。修缮前,项目团队到档案馆寻找资料、报刊,向老业主寻找以前的历史照片,把所有搜集到的资料都在电脑中建立了“电子档案”,还对上海音乐厅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近景测量等,在电脑里搭建了一个“虚拟音乐厅”。此外,在修缮过程中,上海还自主研发了基于5G BIM的历史建筑全生命期数字孪生平台,为历史建筑数字模型整合、历史信息集成、传统工艺传承、特色部位保护、健康安全监测、智慧运维管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尚属首次。

    焕然一新的上海音乐厅未来计划“分时段、分空间”逐步开放各个空间,直至实现公共空间全天候开放,这一地标性文化设施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真正“为民所享”。

09-04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