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上半年开始
13岁的少年小成
数次与母亲发生激烈冲突
对母亲谩骂殴打
手举菜刀穷追不舍
而后自己跳河轻生
……
暑假期间,母亲带着小成
专程从外地来到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寻求专家的帮助
三年前,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小成曾被诊断为“游戏成瘾”。那一年,小成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智能手机。从此,他开始玩起了手机游戏。
由于缺乏约束,他经常玩至深夜。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视力直线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小成的妈妈把他送至网戒中心接受治疗。谈及自己在网戒中心治疗的经历,小成直言“太恐怖” ,“打死我,我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地方了”。
这件事也让小成与妈妈之间产生了隔阂。
小成和妈妈两人生活在一起,妈妈平时忙于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他独自一人在家。小成游戏成瘾之后,妈妈意识到缺少对孩子的陪伴和管教,开始把重心放在小成身上。而在小成看来,妈妈的举动有些“矫枉过正”。
今年疫情期间,小成和妈妈都隔离在家,朝夕相处之下,两人的矛盾开始凸显。
上网课时,小成经常一边开着网课界面,一边玩手机;对此,小成妈妈多次劝阻,但均没有效果。
小成说,他本来只是在课间的时候玩的,但是妈妈看到就让他放下手机,然后坐在他面前一直啰嗦,再就开始发火……
妈妈的这些举动刺激到了小成,让他觉得很烦,就越发叛逆,故意不理她,妈妈越是说他,他越是玩得起劲。
担心小成再次沉迷于游戏,妈妈和小成达成了协议,谁也不准在家里玩手机。
然而,有一次,小成发现妈妈偷偷使用手机,这让他情绪彻底失控。
“他喊着说我骗他,情绪就很激动,手指一直在我脸上戳,朝我脸上吐口水。然后就开始打我,我就逃出去了。” 小成的妈妈回忆说。可小成接下来的举动更加疯狂。他冲进厨房拿起一把菜刀,跑出家门追赶妈妈。
因为小成的危险举动,妈妈无奈之下报了警。
对此,小成表示,并非真的要砍妈妈,而是想吓吓她, “她一直在那边喊,我捂着她的嘴都不行,我就想让她闭嘴。”
尽管妈妈反复对小成解释,自己用手机是为了与老师联系,帮他网课打卡,但小成却因此“得理不饶人”。“她玩手机,可能你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但对我就很严重,因为她已经承诺过了。”
母子间对立的情绪并没有因警方的介入消除。第二天,小成和妈妈之间的冲突进一步激化。
小成把妈妈钱包里的钱都拿走了,想去买手机,他冲出去之后,妈妈就求助路人,把他拦住了。
由于没有达到目的,小成情绪更加激动。
小成表示,没有人理解他,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此后,小成又多次因为与妈妈的口角扬言要自杀。
今年6月,妈妈带着小成去过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但小成的情绪还是一直反复。无奈之下,母子俩转而来上海求医。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认为,小成已经存在严重的攻击性行为,除了接受专业的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之外,最关键的是双方需要一起努力,改善亲子关系。
尽管小成和妈妈之间紧张的关系只是极端的个案,但是也折射出了疫情期间我们周遭时常亮起“黄灯”的亲子关系。
杜亚松主任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的“惯性”,对于这种变化,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尽相同,不能抱怨孩子。
在与母子俩接触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小成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手机,与妈妈的交流很少,甚至排斥和妈妈过多的接触。
在和记者单独聊天的时候,小成的谈吐似乎更加成熟一些。他表示,母子双方都没有反思过自己的问题;妈妈对他很冷漠,也从没有考虑过他这个儿子的感受,除了学习,其它什么都不管。
而在妈妈看来,小成曾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当过班长,参加义工活动,还拿过游泳比赛的冠军。她相信儿子的病一定能治好,也期盼和儿子的相处可以回归往日的平静。
“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诚如孩子希望的那样
母子间多一分理解和关系
加强沟通交流
早日改善相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