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村民沈引芳
我叫沈引芳,今年72岁,是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的村民。我家门前的山塘老街,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它以河为界分为南北两段,河的北面属于上海市的北山塘村,河的南面属于浙江省的南山塘村,老街由一座山塘桥相连。所以,我们这儿有“一桥两山塘”的美称。
我住在老街上已有52年了,开了一间杂货店。二十年前,这里每天人来人往,十分繁荣,后来,变得越来越冷清,越来越破旧。但今年9月,上海和浙江两地一起在南北山塘举行开街仪式,打扮得整洁漂亮的山塘老街重新热闹起来,吸引了一批批长三角游客前来“打卡”。
破落的老街又热闹了
50多年前,我嫁到了北山塘村,房子就在山塘老街上。那时候,每天早上5点左右,山塘老街就开始热闹了,我家门前人来人往。我们的北山塘老街上,有茶馆、杂货店、肉铺等,南山塘老街上有夹棉花店、面店、饭店、邮局等,南北山塘的村民每天来买肉买菜,附近老百姓则专门来请客、办事等。
我们村的村志记载:山塘老街在清顺治年间已具集镇雏形。在抗日战争以前,山塘老街商业兴旺,当时还是水上交通枢纽,形成了傍河而建的集镇,南北山塘及周边村民都会来集镇采购。
1989年,我也在老街上开了一家杂货店,做起了小生意。上海和浙江两地的老百姓主要通过山塘桥来往两地,所以当时这条老街上很热闹。1991年,老街东面修建了一条广山公路,直接打通了沪浙两地,老街上的人流量越来越少了,老街也变得越来越破落,道路坑坑洼洼的,生意也不怎么好。
几年前,老街的安静被打破了,南北两个山塘村开始争着修路、修房子、疏浚河道、种绿化、搭戏台、建广场,整体改造山塘老街风貌……据说,浙江和上海两地要联手搞乡村振兴,投入好几个亿启动了几十个项目,要把山塘老街和周边建成一个“明月山塘”大景区。
现在,山塘老街乃至南北两个村都换了新貌,我们村民住得舒心了,来参观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到了周末,好像又回到了以前热闹的街景。
这儿的麻雀不怕人
我喜欢热闹,除了看来来往往的游客,还经常去村口新建的百姓戏台看戏。这儿的麻雀也都不怕人,有时候还飞到四方桌上、走廊上,它们也爱看戏。
游客们来到山塘老街上,总喜欢在长廊的八仙桌上坐一会儿,我给他们拿点杜瓜子,大家嗑嗑瓜子、唠唠嗑。几年前,一位80岁的老太太来到我的小店前,问我山塘老桥在哪里。我看她一个人,就陪她走过去看了一会儿。一路上,我们两个人聊了很多,她说她觉得住在城里闷,所以很喜欢这里,想在这边租个房子住,热闹,让我帮忙打听打听。后来,因为家里子女不放心,她的想法不了了之。这几年里,她每年都会来几回,今年已经来三四回了。“沈阿姨,我又来了。”有一天,我突然听到她喊我,还看到她给我带了一些吃的过来,我欣喜地招呼她到家里吃饭,虽然是粗茶淡饭,但我们都很开心。
不单单她一个,还有很多上海周边地区来的游客。他们说,每次到廊下郊野公园来,在中华村农家乐吃个饭后,一定要来山塘老街上走一走,看看我这个山塘阿婆,在我的杂货店前面坐坐。前阵子,我还在山塘村宣传片《你好,山塘》中本色出演了一下,山塘老街开街的时候,电视台也播出新闻,很多朋友联系我,说看到了我。
山塘村这两年多了很多景点,明月桥、老街艺术馆,南山塘还建了小公园、书场等。我们家家户户的老屋都被整修了一遍,里里外外、宅前屋后都很整洁,村里村外的道路从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公交车通到了老街口,到处都是花花草草的小景,街头的游客接待中心则像艘巨大的船一样,特别好看。不单单游客们喜欢来逛一逛,很多村民也和我一样,晚上吃好饭去周边走一走,看看景色,看看我们新农村的变化。
重温百年前的小集镇生活
南北山塘老街重新亮相,不仅变美了,还开出了各式各样有特色的小店,米行、酱园、米糕、杂铺……游客来了,能买到名优特产品。这里还有茶馆、酒肆,让人们除了喝茶、吃饭、休息外,也能体验一下上百年前的小集镇生活。
游客越来越多,周边民宿也越开越多。我们山塘村已有10多家乡村民宿。浙江南山塘25岁的小钱,也在自己家里开起了小餐馆。小钱说,自从南北山塘一体化发展开始,他发现家乡的游客越来越多,所以在上海大酒店学了几年厨师的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在家里开起了小餐馆。他家的客人70-80%都是上海的。
山塘老街开街后,陆陆续续又来了许多新朋友。上周末,有个年轻人来问我,国庆假期有没有民宿住,我帮他联系了山塘村的几家民宿后,都满客了,我又推荐他到浙江山塘村的民宿去问问看。
每天,向我问路、问饭店、问景点、问住宿的游客很多,我都会热心地向他们介绍。一些村民把自家种的蔬菜放在我的杂货店门前,让我帮着卖一卖,后来,做莲湘糕的村民也找了过来,请我帮他们卖莲湘糕……所以,我的杂货店,真的成了“杂货店”。我喜欢这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