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打起锣鼓舞起狮,欢天喜地庆圆梦。今天下午,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举行仪式,宣布全市最大、最难的非成套旧住房拆除重建改造项目——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签约首周即正式生效,租赁房居民签约率达到99.08%,产权房居民签约率达到99.17%,2110户居民多年的期盼终于能梦圆了。此次改造项目拟拆除40幢老旧住宅楼,将在原址新建17幢带电梯的高层住宅,以及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等优质高端公建配套设施,设置羽毛球房、健身房、游泳池、大剧场、早教中心、社区食堂、社区医疗服务点、便民服务站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场馆,小区还将配备1700多个地下车位,小区地面看不到机动车,全部种植绿化。改造预计明年底就能基本竣工。
图说:彭一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所在地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
苏式建筑年久失修
建设于1958年的彭一小区,记录着彭浦新村乃至上海工人新村的光荣,能够住进彭一工人新村小区曾经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早期只有劳模、先进工作者才有可能分到这里的房子,他们都曾为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彭一小区内的外宾接待室接待过40多个国家共630批外宾的参观访问,曾是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尤其是了解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一个窗口。
彭一小区早期的房屋参考前苏联风格设计,多为3房大户型。但当时受住房条件限制,一套3房户型往往分配给两到三户人家居住,这就造成了多家合用厨卫的情况。随后,彭一小区又经过多次扩建,大部分家庭还是合用厨卫。经过60多年的风雨,当年别人羡慕的工人新村,如今却面临着年久失修、设施简陋、结构老化、管线老化、屋顶漏水、地面积水等诸多问题,加之合用煤卫导致邻里矛盾频发,居民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要求旧房改造的愿望十分迫切。
图说:彭一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生效仪式,老百姓热情高涨。
方案设计长达一年
作为彭浦新村最老的工人新村彭一小区,建成时间跨度长,已经历62年时间了;居民户数多,涉及居民2110户,其中产权户362户,租赁户1748户;房型复杂,共有房型282种,其中产权房114种、租赁房168种;困难和特殊群体多,残疾人348户、低保群体103户、重残无业19户、失独家庭12户、80岁以上老人585户,是迄今为止全市改造户数规模最大、情况最复杂、改造难度最高的项目。同时,静安区委区政府按照十四五规划标准,结合彭一小区改造,还将新建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养老院和公交枢纽、变电站等高端公建配套项目,与彭一住宅改造整体捆绑推进,虽然大大增加了改造难度,但也极大地提升了彭浦新村城区品质和彭一小区居住环境。
街道将推动彭一旧改作为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一号工程”,自我加压、攻坚克难。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方案设计是重中之重,是说服居民的第一材料。彭一小区房型情况非常复杂,有三四户人家合用一个卫生间,也有七八户人家合用。有的人家有阳台、壁橱、杂间,有的没有,壁橱、杂间还分独用、合用。街道用连续2个月时间,对每家每户的房屋基本信息进行了彻底的普查和比对,为后续房型设计打好基础,也避免因信息有误带来的矛盾。通过排摸,彭一原始房型高达282种,最小的面积仅有7.2平方,最大的110平方。街道又和设计单位反复沟通,对原始房型进行归并,按照单间、两南间、南北间、三室、四室等模式进行设计,保持原房型、面积、房间数量与朝向基本不变。历经近一年的时间、20余稿修改、40余次开会讨论,终于确定了房型设计方案。街道还充分听取和吸收居民意见建议,在不影响房屋结构和同房型居民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千方百计为居民增加实际居住面积。最终的改造方案租赁房使用面积平均增加2平方,产权房建筑面积平均增加20平方。
嗓子红肿沙哑了
从9月8日组织居民看房开始,街道发展办和旧改办全员投入、全力以赴,工作人员每天早上8点到岗,晚上10点下班,忙得连吃饭、上厕所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30天下来,个个嗓子都红肿沙哑了。
图说:生效仪式现场。
10月7日,是彭一小区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正式签约第7天,租赁房居民签约率就达到了99.08%,产权房居民签约率达到了99.17%。在今天下午举行的生效仪式上,居民们一个个笑逐颜开,纷纷点赞党和政府的利民举措。74岁的马荣义老伯和老伴原来住面积为40.5平方米的一室,改造后面积将增至61.88平方米,他告诉记者,“以后住房多了个厅,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都有增加,舒适度大大提高,真要感谢区里、感谢街道、感谢旧改的工作人员,他们非常辛苦!”他还说,今天一早就给12345打电话,表扬这件好事。居民徐长发有两套房子,这次一共将增加40平方米的面积,他直呼“赚了赚了,开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