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招聘启事里,都会设置一道“年龄分水岭”,来隔绝大龄求职者,而这条冷酷的分界线,在多数场景下,会划在“35岁”。
就这样,35岁也成了“人生分水岭”,让很多人的“中年危机”提前杀到。
在这之前,大家都还是年轻人,聊的是青春理想,还好奇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风景、美食和刺激,谈情说爱起来可愿意“为我对抗整个世界”;但在这之后,青春结束,大家都成了“中年人”,只求各自安好,默默赚钱养家,在一天天的重复中休整心态。
相比于年轻人的活跃和中老年的稳健,这些人,更像是一个透明的群体,所以总有人会问:这些“中年人”都去哪儿了?
1
职场上的“中年人”去哪儿了?
最近,某搜索网站HR校园招聘被怼引发了热议。
有一位郑州的网友针对这个事情在微博上发表了自己非常犀利的观点,如下:
确实,她说的没错。中国的公司,尤其互联网公司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鬼故事:35岁以上的老员工,都消失了。公司里除了几位35岁以上的领导,其他都是年轻的面孔。
很多人大学毕业进公司,好不容易熬成老员工了,却依然免不了被裁员的可能性。
35岁其实也不算老,为什么公司就不愿意要了呢?因为毕竟岁月不饶人,过了35岁脑子也慢了、头发也秃了、夜也熬不动了,肯定比不过刚毕业的大学生,企业能“榨取”的“剩余价值”已经大幅降低。所以,在HR眼里,他们就成了负资产,除非自带资源、流量或者其他可见的收益,不然他们的简历只有填垃圾桶的份。
所以,过了35岁还要找工作的人,他自己可能觉得还不老,但其实就业市场早已是年轻人的天下,根本没有给他们留一个位置。
京东的前女副总裁,杜爽,在2017年2月份上过一个《遇见大咖》的节目。
在该节目中,她无意间透露了自己怀孕的消息,当时的她已经30多岁了,在京东干了很多年。
刘强东听了,马上说道:“你怀孕了怎么不休息呢?”
杜爽一下脸色变了,立马回答:“我不会耽误工作的,老板。”
刘强东看似非常的通情达理,体恤员工,知道她身体不好就劝她多休息。
不过接下来几句话却让杜爽彻底沉默了……
刘强东说:“说实在的,你们休假也给兄弟们一点机会。”
“不要认为自己一天不在了,整个部门就散了。”
“不会的。”
这几句话什么意思?看看网友们的反应吧,弹幕瞬间爆炸。
说好这些话,刘强东微笑着举杯开宴,而这位女副总裁杜爽再也没有多说过一句话。
在这个节目后,2017年的6月,杜爽就被爆出离职。
离职具体原因到底是不堪“今年目标开50万家便利店”的压力还是因为其他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显然在看这个节目时,我们就能感受到了来自boss刘的巨大压力。
“中年人”的职场,都是修罗场,危机四伏。
35岁左右的员工,父母已渐渐走出壮年,孩子还是懵懂小儿,很容易就成了职场上可被随意“蹂躏”的角色。今年更是雪上加霜,很多“中年人”在忍受加倍剥削的同时还不敢提出任何要求,因为就业形势更难。
2
社交场合中的“中年人”去哪儿了?
一旦过了三十五岁,会有两件事同时发生:生活越来越有目的性,新认识并成为朋友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社交对于“中年人”来说,都开始变得没有意义。
纽约时报中文网曾发表一篇文章《年过三十难交友》来形容这个状态:“人们心里好比有一个闹钟,每到人生重要关头,例如人到三十,就会铃铃作响。它提醒人们时间正在消逝,所以是时候结束探索,专注在眼前了。 你倾向于关注在感情上对自己最为重要的事上,于是对去鸡尾酒会失去了兴趣,而更愿意在家陪孩子。”
每个“中年人”的时间和感情都是有限的资本,因此他们学会了支配。他们最需要花心思沟通交流的变成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因为来自他们的认可才是中年人最大的成就。
社交场合中的“中年人”消失了,回归到了家庭中。
3
家庭里的“中年人”该何去何从?
每个“中年人”都有这样的错觉,觉得自己能兼顾事业与家庭,可一遇到点意外,才知道全是幻觉。这种意外可能是老人或孩子病了、钟点阿姨回老家了、公司架构要重组了或者丈夫又掉链子了。
36岁的王女士和丈夫两人,收入可观,平时婆婆会帮他们带孩子,等孩子放寒暑假,夫妻俩就会带公公婆婆孩子一起举家出国游玩,生活很是滋润。
但是,这次疫情之后,学校开学复课,接送孩子的人不再是公公婆婆,而是王女士自己。
一问原因,原来是婆婆病了。
王女士的婆婆突然脑血栓导致的半身不遂,身边离不开人,保姆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于是王女士只能自己亲自上阵,和公司请了假,担负起照顾孩子和伺候老人的职责。
王女士自我感叹:前一天我还自我感觉良好,第二天就一脸懵逼的没法上班。
没过多久,她选择了辞职。这下可好,不光自己没了收入,老公的工资还要负担老人的医药费。突然有种屋漏偏逢连夜雨、越渴越吃盐的感觉。可是,这已经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了……
在鸡飞狗跳的生活中,夫妻之间也在发生很多微妙的变化。在各大论坛里,总会看到“中年人”的各种婚姻咨询。
他们迷茫、困惑、纠结,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在“中年危机”前,那些昔日的激情和浪漫,终究是化作了生活中的五味杂陈。
4
朋友圈消失的“中年人”,又回来了?
很多“中年人”早就不发朋友圈了,但他们还是会给朋友圈的其他人点赞。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发现,朋友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又有好友突然就做起了微商。
家住杨浦区的钱女士,不久前刚刚去参加了闺蜜儿子的满月酒,一个月后就看到闺蜜交了代理费,开始在朋友圈卖各种外贸服饰和图书玩具等等。
她感慨于闺蜜的变化,曾经高冷得半个月不发朋友圈的闺蜜,在生了娃以后突然克服了自己的社恐。不仅毫无顾忌地在朋友圈里卖货,还热衷于表达自己在事业上的心路历程。
对于“中年人”而言,“一生娃就变微商”并不是什么稀奇事,以母婴用品和美容产品来说,很多女性本身对这类产品就有自用的需求,当购买达到某个金额之后,就能拿到所谓代理商的价格折扣,同时也具备了卖货、发展新下家的资格,何乐而不为呢?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在朋友圈里卖货的往往是一些四五线城市,甚至小县城里的女孩。然而事实上,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有着良好工作前景以及法定产假的女白领们,很多时候也难逃朋友圈做微商的“魔咒”。或许她曾经是在办公室熬夜画图的设计狗;也可能是每天光鲜亮丽见客户的公关,抑或是个采访过高端人士的媒体人,而如今,在她的朋友圈里只能看到两种信息: 晒娃和打广告。
这些从朋友圈消失了又突然回来的“中年人”,只不过不想放过任何“赚钱”的机会罢了。
5
“中年人”们,加油!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中年危机确实很叫人沮丧,过去的一整年,经济形势不好,升学开始摇号;存款越来越少,机构说倒就倒,青春已成过往,躁动渐渐平息,生活凝固,人生的可塑性降低,我们不再像青春貌美时那样,补再多燕窝也吃不回身体原装的胶原蛋白;见再多美人,也挽回不了直线下降的荷尔蒙…… 生活永远不会按照我们所规划的方向走,既然如此,那就在它给出的答卷上,尽力而为。
首先,一定要调整好心态。
因为这次疫情,很多“中年人”被公司裁员,或者公司倒闭失业了,他们在数次投简历无果后,就宁愿呆在家里没有收入,也不愿意去送快递、送外卖、开滴滴。这还是因为心态没有调整好,姿态放不下来。
现在的社会饿不死人,但“懒人”除外。
不管过去多么荣耀,未来又要做什么宏图大业,当下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和自己家庭现在的生存,在生存的同时,再去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比如去开滴滴,但我不会开一辈子,比如去送快递,但我不会送一辈子,有着这种心态,后面才有机会发展。
人最难的是在困境中能保持好的心态,如果能够做到,在面临危机时仍然能够坦然处之,不受周围负面环境的影响,那么所谓的“中年危机”,也就并不可怕。
其次,“中年人”一定要坚持学习、自我更新。
这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一直停滞不前的人,终将被淘汰。不管在多少岁,只有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最后最重要的,一定要做好家庭财产配置。
1、 制定长期的规划
比如近期几年想做什么事情,需要投资多少钱,想什么时候出外旅游,花费大约多少?做个长期的理财规划,才能日常工作有目标,投资理财有动力。
2、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如果只有工作收入,很容易陷入一旦收入中断就被动的情况,作为中年人,收入至少应该有以下几项:
1)工作收入
2)兼职收入或者提成收入
3)投资理财收入
4)互联网收入、股权收入、顾问收入、咨询收入等等
3、未雨绸缪的规划:比如定期存款、购买保险等等。
所谓的”中年危机”,有“危”,也就会有“机”,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拥抱自己的平淡,全力以赴,山重水复,总会柳暗花明。
无论未来如何,希望每个“中年人”都能在变化的世界中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