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虚假、造就与被造就,无论喜欢与否,这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运作方式。
“共享经济”的流行,让巨富的生活方式被那些算不上顶级富豪的人短暂性地触手可及。无论是在豪华市场还是大众市场,Uber和Airbnb都名声在外。Uber可在迪拜提供游艇航行,在圣保罗则保障直升机通勤;Airbnb曾以伦敦、香港和加勒比地区的豪华公寓赚得盆满钵满;还有家叫“ThirdHome.com”的家庭分享俱乐部网站,让顶多只有两处房产的中产阶级看起来置业无数。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喷气式飞机“洛克希德捷星”作为商业之用时,乘坐私人飞机的唯一方法就是成为它的拥有者,如今大可不必。早在三年前,搭乘私人飞机也可以“拼”了。
美国Blade公司曾推出过限时航段,单程公务机飞行只需1285美元,乘客便可以享受搭乘庞巴迪的16座商务机,以及来自Dean & Deluca的美食。而拥有700架喷气式飞机的NetJets擅长为想体验大亨世界的客人提供便利,如Art Basel等一系列艺术展的入场券,或是与名人共享私人晚餐。
在“特定条件下”搭乘私人飞机的费用并没有想象中的贵。多数优惠来自销售所谓的“空腿”(empty leg)航班,也就是在没有乘客的情况下也必须飞到下一个目的地执行任务的航班。这种情况若碰上几组乘客拼搭起来的话,价格就更诱人了。分享航段的模式让私人飞机市场从1%的超级富豪“下沉”到对之向往的中产阶级。
在没有社交媒体的时候,这至多不过是一种满足虚荣心的尝试,有社交媒体之后,它变成了炫耀型消费,重要的不再是体验本身而是营造体验的氛围以及被看到。比如,健身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了,去健身房不上传照片,路跑不发发数据,内心的成就感可能会至少打个五折吧。打卡式消费成就了不少网红餐厅,吃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排队的过程,以及最终拍到一张照片,将人、食物以及环境毫不刻意地融为一体。
去年,在纽约举行的以太坊峰会(Ethereal Summit)上,一件拍卖价高达9500美元的“虚拟高定”展示出奢侈的另一种“实用”形式。这款名为 “Iridescence” 的数字服装只存在于屏幕里,是一件通过2D服装切割软件和3D设计软件制作而成的长罩衫。强大的底片渲染效果使它看起来极为真实,并且衣如其名,呈现出光透过水滴反射出的霓虹光泽。买家只需提供个人照片,创作团队便会为其在“虚拟世界”里穿上这件衣服。
“Iridescence”,右图为真实肉眼效果
《福布斯》的报道称其为第一件“区块链数码服装”:“作为一种区块链数字资产,Iridescence的独特存在既是一件衣服又是加密的数字货币”。随着数字货币的不断发展,“加密收藏品”的市场也越来越红火。以前“收藏”的概念还限于有形的实物,比如绘画、雕塑等艺术品。现如今,收藏也可以是加密的数字化程式。它可在平台上长期持有或进行交易,无法被偷走和复制。据估计,2019年全球加密收藏品市场已超过2000亿美元。“Iridescence”高昂的拍卖价一方面由此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另一方面也道出了网络传播对时尚的影响力。
早个十几年,在照片里换衣服似乎毫无意义,如今,对社交媒体重度依赖者来说它简直太实用了。标签 “#ootd”(是日穿搭)在Instagram上有多达超过2亿个帖子,其中不少衣服的价值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点赞量。有评论人指出,时尚已从街头转向社交媒体,在这条虚拟赛道上,人们为了表现自己无所不用其极。
20岁的巴西-美国混血Miquela日常跟时尚博主没有区别。她穿着香奈儿和街头风潮牌Supreme的混搭,隔三差五和音乐家、艺术家、明星朋友一起在纽约时髦的餐馆里闲逛,或者在洛杉矶找最炙手可热的纹身师dr.woo在手臂上留下记号。她抱怨过敏,并经常在推特上谈论天气,比如“外面只有4度,我还在买抹茶冰淇淋”。从黑人平权、女权主义到LGBT群体,她都要在社交网络上评论一番。渐渐地,人们觉察到哪有点不对劲,不禁发问“为什么我觉得你的脸看起来有点假?”
虚拟网红Lilmiquela
一时间,Miquela是不是真人引发热议,她的拥护者坚信如此真实和琐碎的生活不可能造假,她只不过是修图过度而已。为了证明自己,Miquela还接受了Youtube博主的连线采访。当留言不厌其烦地重复时,她“气愤”地回复,“你就不能关心一下我表达的那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纠结我是不是真人这种蠢问题么?”最终,在完成故事脚本设定好的剧情之后,Miquela终于承认了自己是像初音未来那样通过CGI技术合成的虚拟偶像。她的创作者是位于洛杉矶的“跨媒体”工作室Brud,号称擅长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发,从风险投资和硅谷筹集了500万英镑。
事实上,Miquela与粉丝建立联系和信任的方式和真人博主相比没什么不同,都是隔着屏幕传递某种个性化审美和见解,在吸引足够的粉丝后,在品牌的关注和媒体的环绕下产生商业价值。根据时尚市场数据分析平台Launchmetrics的推算,普拉达从Miquela的推送转化而来的市场价值高于1.2万英镑,比演员杰夫·高布伦(Jeff Goldblum)在柏林电影节穿普拉达衬衫带来的效益略多。
即便经过一番证实又推翻的闹剧,看起来毫无诚信可言的Miquela继续活跃在社交媒体上,仍旧坐拥“粉丝”们的爱戴,这也丝毫没有影响她在时尚杂志和品牌心中的地位。作为粉丝群体众多的“网红”,虚拟偶像明显比真人更安全、可控,至少不会因为个人行为的不当为品牌造成负面影响。真人博主胜在更“真实”么?也未可知,就像Miquela所说的,“‘真实’在如今是一个有趣的定义,为了圈粉的人设、被过度修饰的身材和样貌无处不在……”
虚拟网红Lilmiquela与友人合照
人们不见得乐于活在手机展示的二维图像里,但不排斥在其中极力寻求共鸣。社交平台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视觉文化,设计师们也开始借由更大胆、更前卫的设计来吸引注意力。
Gucci曾把秋冬大秀设置成犹如几百人围观的外科手术现场——蓝色背景,冰冷的白色座椅,舞台中央放置了一套手术设备。在这场场令人眼花缭乱的大秀里,刺绣、格纹、宝石、花呢、流苏、脸基尼、头巾等混乱的元素集中喷发。当两位模特抱着自己的人头模型出场时气氛达到了高潮,逼真的人头模型清晰还原了模特的脸部特征,诡异而惊悚。据说这个创意的来源是欧洲宗教故事中被斩首后抱着自己头颅的圣人,其形象常见于哥特教式教堂的浮雕上,但见惯“大世面”的时尚媒体当场还是吓了一跳。
毫不意外地,Gucci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发热议,顺势衍生出的#GucciChallenge(抱着人头拍照)风潮像网络病毒一样迅速传播,引来各路同人创作。乔治·阿玛尼(Giorgio Armani)曾在点评Gucci大秀时说:“时尚不能成为让媒体谈论你的一种手段,我们需要兴奋点,但不要过度。”
这不禁让人想起纪录片《美国摹因》,社交媒体可以迅速把某人变成安迪·沃霍式的超级明星;与此同时,另一部《地表最烂:FYRE豪华音乐节》则像是道出了这类“造星”的内幕——备受人们喜爱的生活方式其实是种营销工具,售卖着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真实与虚假、造就与被造就,无论喜欢与否,这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