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友们,现在的手机
似乎都是大家人手一部的必需品
但是你们还记得那些
通话格外珍贵的时候吗?
1952年
上海才有了第一部传呼电话
这之后,上海大大小小的弄堂口
都出现了电话亭
这也是很多人心中的风景
直到1990年前后
传呼电话依然是居民们
最主要的通信方式
因为那时家里装部电话
要花上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
所以传呼电话
自然成了“香饽饽”
据说,当时的电话亭
忙起来可以大排长龙
甚至3个值守的传呼员
都会忙不过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呼电话已逐渐式微
传呼员和电话亭都
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中
但小坊也不曾想到
现在竟然还有人挂念着它们
传呼电话值守人吕树生:
我想守到100岁
今年89岁的吕树生
就是这样一位深爱电话亭的老人
他曾经值守的电话亭
从1995年开始走过了24个春秋
2019年8月31日
吕爷爷的传呼电话亭
正式结束了营业
▲现年89岁的吕树生,身后是被堵上的电话亭
尽管如此
吕爷爷依然对公用电话亭
充满了眷恋
和记者聊天的时候
吕树生一直都惦记着
传呼电话里藏着烟火气
那里不光有时代的烙印
更有自己和附近居民
满满的人生回忆
有个熟客只能通过传呼电话打长途,专程从3公里外的民生路骑车赶来用电话;
电话亭临近车站和菜市场,有老年人会通过这个电话打给家里:“外面下雨了,记得收衣服”“家里煤气没关”“快点帮忙下来拿东西”……
▲地图软件里2013年9月的电话亭,吕树生和邻居们在“嘎讪胡”。
令人称奇的是,吕树生今年有了个大发现!今年8月,他在福州路上逛街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还在营业的公用电话亭。看到这个情形时,老人家别提有多激动。他于是连忙上前询问电话亭里的值守人: “现在还有没有人打?打的人多不多?”当时,他得到的回答是:“每天还有几人来打电话,但不多了。”
福州路上还有传呼电话
不过只收现金
根据吕爷爷提供的线索
果然发现了这个还在营业的电话亭
守着电话亭的奶奶今年78岁
名叫沈玉琇
对于这份工作
沈奶奶说:“我可以做到做不动为止。”
说起自己和这个电话亭的结缘,沈奶奶回忆是在1993年,她当时被居委会选中,成为了这个“原拆原迁”小区的传呼电话值守人。沈奶奶以前是附近制衣厂的女工,还当过居委会干部。大家选她,是因为她虽然人很外向,但特别能守秘密,不会成为“八卦中心”。
沈奶奶在电话亭
一做就是27年
现在她的电话亭还在营业
打一个电话4角钱
而且只收现金
和记者聊天时
沈奶奶依然对多年前的
一位东北姑娘记忆犹新
姑娘当时逃出家乡来上海打工,找工作没有担保人碰了壁。姑娘电话打着打着就蹲下哭了起来。
看在眼里的沈奶奶不光预备留宿她一晚,还直接当起了姑娘的担保人。附近餐厅一听说是“614弄的传呼阿姨”作保,当下就“卖了面子”雇佣了她。
之后一个月里,沈奶奶还时常劝姑娘回家。最终,倔强的姑娘还是听了沈奶奶的话,回家了。
世界在改变
电话亭在消失
但过往的温暖和记忆
其实一直都在
坊友们
你们对传呼电话有特殊记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