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周五下午,朋友邀约,鲜娅从四川眉山市肿瘤医院坐车到了成都市新津区。周末不用化疗,她也想见见朋友。“可能就是见一面是一面了。”

但她没有停留太久,24日一早,她又乘车回老家眉山洪雅。已经2周没有见到儿子,她要趁着周末,多陪陪儿子。

2010年,不到28岁的鲜娅确诊乳腺癌,开启了10年艰难的抗癌之路。经历过化疗、放疗后的整夜呕吐、心慌的副作用,忍受过伤口迟迟不愈,也感受到网络筹款时的爱心温暖。2018年,多器官转移的鲜娅,做了器官和遗体捐献登记。

如今,鲜娅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但仍想“偷”得时间,再陪陪不到12岁的儿子。

抗癌10年,她签下器官捐献:“我只想多活一天,再陪陪儿子”-LMLPHP

↑鲜娅近照。

抗癌10年

她是一个乐观的病人

2010年9月,鲜娅确诊左乳浸润性导管癌。那时,她还不到28岁,儿子刚1岁半。

“也没有什么症状,就是发现胸部有包块。”鲜娅说,她到洪雅县人民医院检查,刚开始以为是乳腺增生,但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已经是中晚期。

鲜娅平静地接受了确诊结果,并做了左侧乳房局部切除手术,开始化疗。“只是生病的名字不一样嘛,别人可能是感冒,而我是癌症。”鲜娅说,自己心态还算比较好。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鲜娅瞒了一个月,直到在广西工作的哥哥让她去广西治疗前,才告诉父母。“就不让我去广西了,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做了手术。”鲜娅说。

2012年,鲜娅与前夫离婚。2013年,经人介绍,在外打工的鲜娅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在知道鲜娅患癌后,仍然愿意和她在一起。于是,夫妻俩回到鲜娅娘家所在地修房、结婚。

只是好景不长,2016年复诊时,鲜娅的癌细胞复发转移了。“又做了双切(双侧乳房切除)。”此时,癌症已经到了晚期。

抗癌10年,她签下器官捐献:“我只想多活一天,再陪陪儿子”-LMLPHP

↑2016年,癌症复发时的鲜娅。

2017年,发现肝转移,2018年,肺部转移。记不清进出了多少次医院,鲜娅开玩笑地说,医院反而更像“家”一样。

今年5月前的6个疗程,是鲜娅10年抗癌经历中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什么都吃不下,一晚上都在呕吐、拉肚子。”鲜娅说,心里发慌,从床这头翻到床那头,整晚整晚地睡不着。那段时间,她一下瘦了40斤。

化疗、放疗、靶向药齐上阵

治疗费是农村家庭的不堪重负

10月12日,鲜娅又一次住院。今年国庆节前,鲜娅复诊时发现,做过射频消融手术的部位,又有了新增的肿瘤组织。这一次,化疗、放疗,再加上服用靶向药,治疗方法几乎是“全方位”上阵,“我现在吃第三代靶向药了。”鲜娅说。

如果经济条件能够承受,鲜娅可以接受免疫治疗,但需要20多万元。“拿不出来。”

2010年确诊后,鲜娅就一直是花治疗费如流水的节奏。之前靠娘家支持,之后丈夫在外打工、在家务农,拼了命地挣钱,“他身体也不好,高血压、痛风,有时候痛风犯了,在家躺两个月起不了床。”

今年5月,家里好不容易存下2万元钱,结果鲜娅病情反复,只得再次入院。“一开始只交了8000元,家里还要有日常支出、孩子上学的钱。”鲜娅说。

新农合保险能报销社保范围内的费用,但对于自费部分,鲜娅一家仍然难以支撑。“光是2016年复发后那次治疗,就花了25万元,自费大概有10多万元。”鲜娅说,现在只是靶向药一项,除去报销,仍然需要自费4000余元。丈夫在外务工,每个月也就3000多元收入。2016年、2018年,她曾在网络平台筹款,分别筹得6万和3万多元善款。

主动登记遗体捐献

给其他病友加油打气

2018年,在得知病情发展,癌细胞转移到肺上,鲜娅做了一个决定:去世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

“不知道在哪捐,我问了村上,他们说要联系红十字会。”鲜娅说,为什么决定去世后捐献眼角膜和遗体?“想一想,人死了,火化了就是一把灰,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鲜娅说,今年,等在重庆打工的丈夫回家,她打算让丈夫也去登记捐献。

抗癌10年,她签下器官捐献:“我只想多活一天,再陪陪儿子”-LMLPHP

↑鲜娅的器官捐献登记证书。

在眉山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科医生邓运冰眼里,鲜娅算得上她接诊过的患者中,最积极乐观的一个。“有好几个患者,病情发展比较快,绝望了,想放弃治疗,都是她劝回来的。”邓运冰说,经历了双侧乳房浸润性导管癌多次复发、转移,能够坚持到现在,积极的心态十分重要。

鲜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前医生曾说,她所患的癌症类型多数在术后3年复发,但她是在6年后才复发的,并且在发生肺部、肝脏等多器官转移后,生存期很多都不超过1年,但鲜娅又多活了3年。

从不避讳死亡

但想多拖一天,再陪陪儿子

鲜娅说,自己从来不避讳谈死亡。心里放不下的,是儿子和丈夫。

“我还有哥哥,会照顾父母。”鲜娅说,但属于组合家庭的夫妻俩,婚后没能生育子女,丈夫此前也没有孩子,一直把鲜娅的儿子视如己出。

鲜娅说,确诊后的手术伤口迟迟不愈合,儿子才2岁多,就知道学着外婆照顾她的样子,在吃饭前帮忙铺上报纸、端饭到桌上,乖巧地守着妈妈吃饭。7岁,儿子就学会了自己做饭,早起上学前还要给妈妈煮面,或者炒蛋炒饭做早餐。

明年4月,鲜娅的儿子就12岁了,即将升入初中。

这一次住院治疗,鲜娅知道自己情况不是很乐观,所以她提前给儿子做了交代。“妈妈这一次,很可能就回不来了。”鲜娅说,知道儿子难受,但他从来不当着妈妈的面哭。鲜娅说,他只会加倍努力学习,表现更好,不让自己担心。

为什么要告诉儿子如此残忍的真相?鲜娅说,她走了,就只剩下儿子和丈夫相依为命,她要让儿子记住,在她走后,要加倍对爸爸好。

“我不知道自己还能拖多久,但我想能多拖一天,就能多陪儿子一天。”鲜娅说,周末,在老家山里,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她让儿子去和村里的伙伴打打球,而她,陪在一旁。

抗癌10年,她签下器官捐献:“我只想多活一天,再陪陪儿子”-LMLPHP

↑轻松筹筹款界面,医生为乐观积极的鲜娅证实。

10-25 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