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姚爽指出,近期海外市场情绪好转,带来了以陆股通为首的外资回补,食品饮料、医药等板块受益资金净流入的迹象明显。当前极为充裕的流动性仍将对市场形成明显支撑,后续行情将继续以自下而上的行业和个股逻辑展开。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表示,当前,海外市场对疫情的控制和次生影响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较差的经济数据也相当一部分反映在市场预期中。不过,后续市场的回暖,尚依赖经济按预期缓慢恢复。

“跷跷板”现象明显

从近期一段时间来看,市场虽在震荡整理,但两条轮换主线也较为明显,一是以必选消费为主的白马蓝筹股,二是包含半导体在内的科技成长题材股。

对此,华南某权益基金经理李晓(化名)分析说,当前宏观经济尚面临不确定性,市场风险偏好并不高。因此,部分资金对业绩确定性较高的板块进行配置,同时对高风险偏好的成长类标的给予回避,但也有一部分资金在进行相反的策略操作。因此会看到,在指数震荡整理的背景下,消费蓝筹和科技成长股轮番表现,构成了明显的板块“跷跷板”现象。

李晓指出,股指要实现新一轮突破,需要等待海外疫情拐点的到来。在“靴子”尚未落地之前,资金分歧之下,可对市场展望做出两个假设:一是疫情拐点顺利到来,经济基本面逐步恢复,市场风险偏好全面提升后;二是外围疫情出现二次爆发,在经济活动受到二次冲击之下,股指还需在下行趋势中持续走低。

A股方面,魏凤春认为,目前政策环境相对友好,海外需求复苏预期抬升和风险偏好出现逐步修复的情况。短期随着市场活跃度的提升,市场风险偏好的好转或将持续。

姚爽也表示,疫情导致经济基本面不确定性持续存在,预计存量博弈和板块轮动的市场特征仍将持续,风险点主要在于欧美复工之后疫情数据的反复。“从中期来看,利率下行之后大类资产配置继续利好权益,同时考虑到当前权重板块的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预计指数整体的估值中枢有望震荡上行。”

   聚焦业绩确定性

李晓表示,随着时间推进,市场有望在5月中下旬或6月初迎来“靴子”落地。无论如何,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始于2019年、因疫情影响中断于2020年初的科技成长股行情远没有结束。“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是长期趋势,并且科技股的成色已通过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报得以验证,市场给予高估值是合理的。疫情之下,5G换机潮需求或会延迟,但不会消失。”

姚爽指出,板块上会继续重点关注受益于逆周期政策加码的内需主导板块,如必选消费、建材和医药等。对于此前补涨不充分,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的金融地产板块,在海外复工逐渐提速的情况下,预计仍有一定的修复空间,也可积极关注。

展望未来两个月,前海联合基金认为,随着国内内需恢复和新老基建加码,预计经济复苏进程仍将持续。从中长期角度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倾斜将给新基建方向带来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而这会给优质资产带来中期布局的时机。

国寿安保基金指出,中期角度上,依然以业绩确定性较强的行业作为配置核心,聚焦内需板块,关注科技股的反弹。考虑到必选消费板块的估值分位数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后续可以逐渐布局一些近期滞涨的科技和可选消费板块的机会,尤其是电子、通信、电新、工程机械、建筑建材、汽车、家电等细分领域。

05-14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