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王苗苗
好好的一个人,半夜突然觉得头疼头晕,想着是没休息好就没在意,但没想到,第二天到医院就诊还没下车,人就没了。
他得的是啥病?为何仅仅头疼就能要了命呢?在10月29日第15个世界卒中日这天,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请他来告诉您关键时刻如何救自己。
【意外】
本以为头疼是没休息好,岂料竟因此丢了命
用亲戚友人们的话说,今年45岁的程先生身体一直很好,算是那种几乎整年都不去医院的人。
“以前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大家的身体要都跟他一样,那医院该倒闭了。”这样的玩笑话,小玲(化名)多希望还能继续说下去,“他离开已经快1年了。”
程先生的突然离世,让小玲的天塌了,原本体质就弱的她,身体更加每况愈下,“以前都指望他了,他一走,我都不知道该咋过。关键他一句话都没留下,唉……”一声长叹,满是小玲的心中痛。那么,程先生怎么就突然没了呢?说起这个,时间要先回到1年多以前。
那天,与往常一样,在建筑工地做工的程先生踏着点回到家。吃完饭看会儿电视,他就去洗漱准备睡觉了。但刚躺床上玩了会儿手机,他就开始有些头晕,且不一会儿又出现了头疼的情况。
“他给我说他有点晕,还念叨着估计是看手机看的,然后就关手机睡觉了。”小玲当时有想让程先生去医院,但听到程先生的“分析”,她也没再劝说。
第二天早上起床后,程先生的头依旧疼,在家人陪同下,他们开车去往县人民医院就诊。车刚到医院急诊科外停下,打开车门,程先生刚踏下一只脚,整个人就直接跪在地上,随即被送去抢救。
“医生说来太迟了,是脑梗。”时隔一年多,再次提起当时当景,小玲脸上尽显遗憾,“如果当时早点来医院估计就没事儿了。”
【现状】
河南卒中发病率较高,高血压、吸烟是卒中两大危险因素
不少人都听说过脑梗,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脑梗其实就是卒中的一种。
据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介绍,卒中已成为影响国人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所谓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即一种突然发作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
像多数人印象中的一样,卒中可导致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但因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特别是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特点,患上卒中后,患者的经济负担普遍过重,甚至还会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
“我们河南省卒中的发病率比周边几个省份都高,甚至比东北地区的发病率都要高。”李天晓称,当下中国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而抽烟、喝酒、运动量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却成为流行,“再加上高血压等卒中危险因素普遍暴露,等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我国卒中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据李天晓介绍,影响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性和可干预性两类。其中,年龄、种族、遗传等为不可干预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酒精摄入、饮食、超重或肥胖、心理因素、运动等则为可干预性因素。
而根据今年8月24日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2019(英文版)》显示,卒中幸存患者中,63%~84.2%的人患有高血压,31.7%~47.6%的人是烟民。更令人担心的是,国家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2%。
由此可见,高血压和抽烟仍是卒中的两大危险因素,也是预防卒中的重中之重。
【说法】
防治卒中,关键在防
放眼全球,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永久致残。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约有3/4的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
那么,卒中能预防吗?李天晓称,除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外,预防卒中和心血管疾病,还可以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来实现。
据他介绍,想要预防卒中和心血管疾病,人们每次应该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在运动方式上,可以进行一些运动时心率在120次/分以上的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需要主要的是,老年人应结合自身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若出现原有疾病药物控制不佳或不稳定情况时,要暂停或降低运动强度,对于出现急性或慢性脏器进行性衰竭、冠脉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情况的,也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在李天晓看来,防治卒中的发生关键在预防。如果老百姓继续对卒中不了解、不认识,如果老百姓不懂得如何自救、如何辨别卒中是否发生、判断是否需要就医,那么,这样的病人只会越治越多。
基于这一原因,也鉴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被列为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项重大专项活动之一这一考虑,近年来,李天晓不仅带领团队积极拓展各项新业务、新技术,开展大量高、新、难的手术项目,填补了河南省介入治疗领域的多项空白,还努力打造卒中防治平台,培养基层专业人才,开展“大专家进社区讲科普”系列公益活动。
“我们要将工作前移,将防治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老百姓,再让他们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卒中,知道如何预防卒中。”他说。
【呼吁】
学会“120”识别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今年世界卒中日,中国的主题是“医体融合,预防卒中”。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卒中发生,如何在卒中先兆出现前就及时到医院就诊呢?
李天晓说,“中风120”是我国推出的适合国情且能迅速识别卒中一种方法。其中,“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出现以上三种症状的任何一种,那就要到医院就诊,排除是否是卒中。”李天晓说,中风发作前,一般都会有先兆症状,有的人会出现手突然拿不住东西、走路时突然腿软跌倒的情况;有的人会突发双目失明或视物模糊,走路无法走直线;还有的人会突然说不出话又或者吐字不清等,“这些都是卒中发作的预警症状。”
李天晓称,一旦发生急性卒中,救治越及时,救治的效果越好,就目前而言,最有效的救治措施就是在4.5小时到6小时内进行静脉溶栓,或在24小时内经过精准评估后进行血管治疗(动脉取栓)。
“所以说,一旦怀疑患者发生卒中,最正确的做法是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