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李沧虎山来来往往的居民和游客经常谈论一个“传说”:山顶上有个洞,洞里啊,住着一个人,“就像孙悟空的水帘洞,里面有山泉水。”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有人说

神秘人在此住了20多年

也有人说

只住了两三年而已…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大伙说得有鼻子有眼

在距离山底五层楼的高度

果然找到一个山洞

↓↓

远远望去

洞口有一棵树坚挺地活着

洞里挂着一件白衬衫

还有一对小葫芦

↓↓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可是山体陡峭

根本无路可走

只有一根绳索挂在外面

神秘人真的住在这儿吗

正说着

附近一居民朝山洞大喊:

哎,睡着了吗?

不一会儿

一条小狗跑了出来

后面跟着一名瘦削的男子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一个正当年的小伙子

怎么隐居在山洞里?

男子说他是江西人

今年36岁,姓刘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他患有心脏病

因为山洞里很安静

所以选择在此养病

这一住就是七八年

还收养了很多流浪猫狗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小刘说

人要活得简单一点

他的要求就一个字: 静

山上空气好、很安静

他爬了半年山之后

心脏病缓解了不少

都没有再吃药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小刘背井离乡

跑到外省的山洞里生活

家人知道吗?

他默默说了一句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咱就别提了…”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隐居后的小刘

过去了原始人的生活

食材和水

都是从山下扛上来的

小刘说

野外生存最重要的是烧火

这样不仅能防潮

还能防虫子和蛇

现代都市的人们

已经离不开智能手机

这一点

小刘倒是看得很透彻

手机这东西,就用来接电话,用砖头机生活,活得很轻松,有很多时间去锻炼、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用智能手机,这一天下来就是玩手机,啥也干不了。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可是最近

小刘有了很大的困扰

行踪暴露后

大家经常对着山洞问候他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大家的心意我心领了

其实我最需要的是

静一静…”

说回正题

小刘居住的山洞

原本是干啥用的?

附近居民说:这是防空洞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虎山路街道武装部部长表示:防空洞属于他们警备区管理。去年天冷时,考虑到安全,街道找来了救助站和派出所,去现场劝过小伙子,但他不肯走。今年他们准备再联系相关部门,尽量把小伙子劝下来,再把洞口封上。

“山顶洞人”小伙在山洞内隐居多年,默默感叹“家家有本难念的经”-LMLPHP

小刘隐居是为养病,自由安静地生活,也有人隐居是为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业。

延伸阅读

90后小夫妻结庐人境的“隐居”生活

管永双和妻子李云杉都是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学的工艺设计陶瓷专业,同班同学,标准的90后。

上学时,管永双第一次跟随老师到荣昌采风,就被荣昌上好的陶土惊艳到了。

“这里的陶土细腻,能做出上等陶艺作品。”于是,2014年毕业后,管永双和妻子毅然来到荣昌区专心陶艺。两人开始在一家制陶厂做设计,工作之余师从荣昌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俊德,学习荣昌陶的制作工艺。

一年后,小两口在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一个山坡上租了民居,改造成工作室开始自己烧窑制陶。

重庆荣昌陶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红如枣、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特点。一件荣昌陶器制作需经过制胚、装窑、烧窑三个部分,历时三个月时间。

在我们来的前一天,小两口刚刚将制作好的1000多件陶胚放进窑里烧制。他们采用传统的柴窑烧制,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需要日夜不停地守着窑,添加柴火,并且随时关注窑里的温度变化。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种类、温度变化、天候的状况、空气流量等细微因素,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这些既需要技艺和经验,也需要汗水和毅力。

我们见到管永双时,他刚刚守了一个通宵,妻子李云杉搭个板凳坐在窑前,边添柴火边听丈夫给我们讲荣昌陶的制作技艺。

添柴火的洞口,距离她只有一米多的样子。那时户外的气温虽只有10来度,但是只穿一件衬衣的李云杉依然额头汗水直流。“要是夏天,衣服一天都是汗水泡起的。”

沿着烧陶的工作室往上走上大约两百米,一座青砖绿瓦的小院掩映于一片橙林之中,这是夫妻俩的“通安小栖”,现在被他们设计成了陶文化主题民宿,“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发现荣昌陶的美。”

进得主厅,茶室里摆满了精美的荣昌陶工艺品,来访客人可以收藏喜爱的陶艺品,也能够亲身体验制陶烧陶的乐趣。

除了制陶爱好者的到访,平时通安小栖只有夫妻两人。加上制陶时间长,离不开人,夫妻俩也极少外出,过着“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隐居”生活。

“并不会觉得辛苦或者孤单,反而会很享受。”李云杉说,“安安静静做陶,认真做自己喜欢事,完成自己满意的陶艺作品,就是非常令人开心的。”

11-02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