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 今天上午,家住普陀区真如镇街道曹杨八村的丁荣昌老伯迎来了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当天,他和其他居民一起开始从曹杨八村老房子中“搬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工人新村曹杨八村,将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总共8栋多层楼改造后将全部加装电梯,迎来彻底的旧貌换新颜。成套改造完成后,丁荣昌等居民还将搬回来居住,但那时候的曹杨八村已经“华丽转身”成“新房”,居民门能够过上厨卫独用的美好品质新生活了。

60多年历史的曹杨八村将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LMLPHP

图说:居民搬家。杨飞摄

工人新村成“老旧小区”

据真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韶春介绍,曹杨八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70年代,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众多工人们在此汇集居住,曾引领过一代人的“时尚”,目前居住着600多户居民。随着时间推移,60多岁的曹杨八村渐渐步入老龄,成了老旧小区。窄小阴暗的楼道、霉斑点点的墙壁、蛛网缠绕的电线、令人掩鼻的异味。

更让部分居民尴尬的是,由于小区历史已久,各种类型的房子异常复杂,不少居民依然过着煤卫合用的日子。“一个人在里面,另一个只能在外面等着……除了自己小区的邻居,多少年都没有过朋友上门了,逢年过节也不好意思叫亲戚来做客。”

过上厨卫独用的生活

随着上海市旧住房成套改造力度的加大,今年以来,真如镇街道围绕普陀区“三旧”换“三新”这个历史机遇期和政策窗口期,举全街道之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面推进24个小区149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5个基地12幢2.9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3个街坊5产无卫生设施增设改造或协议置换,让老旧住房旧貌换新颜,不成套房屋居民过上厨卫独用的新生活。

两个多月来,街道几乎倾尽全力,由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10位处级干部包曹杨八村楼栋的8个攻坚小组,机关干部带头报名,发动社区干部积极增援,深夜挑灯、挂图作战。上至“60后”,下至“90后”,每天工作到晚上8、9时,参与方案设计、协议签约、矛盾化解等各个环节,深入到涉改的所有楼栋,俯下身子倾听百姓诉求。先后修改方案近20次,利用双休日举行了20场方案见面会,面对部分居民的不理解以及提出的五花八门的要求,工作人员用真心一遍遍解释、用真情默默感化,只为了让曹杨八村居民期盼多年的“新房”到来得能早一点,再早一点。

60多年历史的曹杨八村将进行旧住房成套改造-LMLPHP

图说:街道向居民发放外搬过渡补贴。

挺着大肚子跑来签约

家住曹杨八村的准妈妈陈琴,挺着5个月的大肚子,第一天就来签约,她也是148号里第一个签约的住户。“我的孩子出生后,可以在新房子里长大,想想都觉得幸福!”

149号一楼的周阿婆今年已经83岁了,她也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签约了。“终于要告别这种煤卫合用的日子,可以不再害怕台风天了,我们盼了几十年!”

曹杨八村独居老人较多,虽然大家对于改善居住环境都心生盼望,但多位老人都因无人照顾、需要租房过渡等难题,对签约犹犹豫豫。签约小组的成员们在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马上上门拜访,按照“一户一策”方案,精准施策、逐个了解不同老人的困难与诉求,并积极与老人们的子女联系保持沟通。这样,有的儿女答应改造时把老人接走,有的老人答应到时暂住敬老院。大多数老人都愉快地签了字,但这其中也不乏有“难题”较为突出的老人。

独居老人周老伯也迟迟未来签约,一天,负责该楼栋成套改造的小组成员来到老人家门口想要详细介绍改造方案,敲门后却迟迟无人开门,因为担心老伯,工作人员绕到窗外查看才发现,老伯坐在痰盂上动弹不得无法起身。原来老伯是一名肠癌患者,因为通便不畅导致身体不适,才无法起身开门。作为成套改造小组成员的真光七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阮玮,先是隔着窗户关心老伯询问是否需要帮忙,遭到婉拒后,她马上同组员一道去药店,买了帮助通便的开塞露送给老伯,缓解了老伯的燃眉之急,并约定第二天再上门拜访。

“老人家你有没有大病医保,身体怎么样了?”隔日,作为包干处级领导的真如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丁磊敏,率领小组成员再次来到老伯家致以关心和慰问,并详细为他介绍了改造方案,这让老人非常感动,“本来我也是要签约的,你们这么关心我,还上门来做工作,我现在就签,你们不用再跑一趟了!”

11-02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