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5月13日讯(记者廖仕祺

通讯员周珊)眼见入夏,随着武汉重启,户外堂食复苏,“撮虾子”的热潮也随之而来,找一处户外凉亭开怀畅饮配虾宴,无疑是“撮虾一族”们的热门选择,然而30岁的张先生却因此遭了大罪。

只见数条条索状、斑片状、水肿性的红斑狰狞地横亘在他的双侧大腿上,上面还布满细密的白色水疱、脓疱,追问患病经过后,接诊专家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皮肤科李建勤主任高度怀疑张先生是因拍打隐翅虫引发了急性皮炎。

据张先生回忆,上周末,他跟朋友一起驾车前往监利某虾庄农家乐,白天塘边钓虾,入夜后,散坐户外凉亭准备尽情撮虾子,随着亭顶灯亮,无数似蚊蚁般大小的飞虫趋光而来,张先生裸露在短身衣裤外的胳膊、腿脚上也招来不少“不速之客”,惹得他只好不停拍打。深夜返汉路上,其四肢皮肤便开始出现一些散落的浅红色斑点,由于不痛不痒,他也没太在意。次日,为了消耗“撮虾子”产生的多余热量,他还专门穿着贴身牛仔裤去健身房进行了数小时高强度运动。哪知症状却因此更加严重了,阵阵瘙痒、灼痛难耐下,张先生这才赶紧来到医院皮肤科门诊就医。

隐翅虫是一种形似黑色蚁形的小甲虫,长度大约在0.6厘米左右,常常栖息于田圃、树林间,白天喜好藏匿于石子、木头或青草等阴暗处,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因此夜间刷手机散步或像张先生一样夜间农家乐时陡然开灯便会成为它的主要攻击目标。李建勤提醒,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时,一般不会咬伤皮肤,但如果被拍死,其体内的强酸性毒素便会溢出,引起皮肤急性炎症。若此时立即用肥皂水彻底冲洗,炎症可得到及时控制,但张先生不仅没有及时处置,反而还频繁拍打,使得毒液大面积被带到其他部位。加之次日还进行了大量高强度活动,运动中得以舒张的毛孔也催化了毒液渗入,从而产生了大面积、皮损较重的急性皮炎症状。

好在张先生就医还算及时,在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性后,李建勤为他进行了物理冲洗,并建议他接受为期一周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皮损炎症便能逐步痊愈。

气温攀升又到蚊虫活跃季,因防护、处置不当引发皮炎的意外屡见不鲜。李建勤指出,隐翅虫引发的皮炎虽一般不会产生生命危险,但若长期处置不当,除了引起皮炎,严重者还会引起皮损附近淋巴结肿大、发热,甚至继发感染。她提醒,户外活动时最好着蔽体长衣裤,碰到不明飞虫时,不宜轻易抓拍,可将小虫用嘴吹落或用手将其拨落处理。如若不小心拍死,一定要立即清洗掉毒液,若自行处理后红肿、脓疱等皮损依然得不到缓解或缓解不明显,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皮肤科进行对症治疗。

05-15 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