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12群里面,有一个粉丝,群昵称“(保护隐私不显示)”,应该是一个热衷于股票投资的人,即使到了2020年的11月,他依然天天唱空上海房价,甚至因为过于bb弃房炒股,逼得另外一个活跃粉丝退群。

上海楼市复苏迹象追踪记-LMLPHP

群聊截图

可现实是,对于没有认真观察上海房产市场的人来说,现在还算平静,价格浮动非常狭窄,但成交量已经起来了。

先给出判断,明年春季将有一波行情,至于行情的大小和后市,诱多还是上新台阶,不去臆想。

实际上今年的最低点已经出现过了,就是疫情刚刚好转的3月,房东还不太愿意让看房者进家门的时候。

上海楼市复苏迹象追踪记-LMLPHP

个人随手拍

当时初春乍寒,没有人敢于大买或大卖。可见那时的卖家是真心诚意,实打实地想交易,买家也是诚意看房,毕竟都冒着风险请外人进家门了,钢铁般坚定的需求。

我的同学,八年抗战小夫妻——从学校到毕业工作已经好了八年了,又经受住了疫情对感情的考验——男生在疫情初期把不少紧缺的口罩给了女方家里。大为感动的女方父母一拍板,夜长梦多,不能再拖了!你们赶紧去看婚房去!

俩人坐在中介的小摩托后座,一溜烟地直奔虹梅南路。

到达目的老小区,过五关闯六口,健康码、身份登记、小区备案、房主人肉下楼来接……女房东一开房门,侧身请进门,尾随在他们身后,拿起消毒酒精朝众人脚下一喷,走到哪跟到哪,两人也很自觉地不去触碰人家家里任何地方,连走过道都缩着身子,墙壁都不敢蹭。

男主人眼皮也不抬,一脸淡定地窝在角落打游戏,“今天家里集体搞接待,还有几拨人,看中就戴好口罩在楼下详谈。”当然言外之意看不中就撤了,别碍事。

两人装作若无其事地看完,边下楼边小声商量着往回走。

看着道路上渐渐亮灯的商店招牌,两人心下一动。浓郁的生活气息开始升腾,千家万户明灯盏盏,刚经历大疫,心境渴求这样的安宁,“小区不错,户型也方正,回家和父母报告一下,咱们就定!”

上海楼市复苏迹象追踪记-LMLPHP

个人随手拍

这只是我身边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例子,当然不能证明楼市复苏了,那就太逗了。

但人的行为是否会受到大事件的影响催化,是足以拿来讨论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灾后重建往往比日常建设进度快很多,战后很多国家恢复生产的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往往用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十多年的建设。

超级破坏就有超速恢复。

房价已经涨了20年,趋势是很难被单一事件改变的。疫情的催化,让原本正常节奏的楼市的步子跑得更快,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有迹可循。破坏性突发事件如果根本打不下去价格,或者很快恢复, 就说明整个趋势还没有完。

今年三月至秋末的成交量,明显是被催化了,而不是放缓了,正在加速下波行情的到来。

上海楼市复苏迹象追踪记-LMLPHP

个人随手拍

再讲一个有趣的人。平日喜欢打趣自己,自称屠龙少年的95后小刘突然宣布买房了,让我们下个礼拜都去他家吃饭。

这可真挺突然的,这位高房价的讨伐者,享受人生的号召者,虽然他得益于人才引进落户有了房票占先,但95单身男孩怎么就贷款买房了?

大家一听赶紧围起来问,什么时候的事?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房东想收房赶人,我一气之下就买了房。房子很小,50平不到,够我一个人转圈,家里放张床就行了。”

旁人一听就乐了,你不是痛斥万恶的房价吗?这可是屠龙少年变恶龙了啊,还是一条50平的小弱龙,以后老板让你加班,你还敢跑?

小刘嘿嘿一笑,“以前是开心最重要,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工资不到位,裸辞分分钟。现在我是有平米的人了,好好奋斗更能符合我高贵的身价……”

“哎呀真香。”

小刘下手反而很简单,就在自己租住的小区,熟门熟路地买就好了嘛,别说看房200套,他只看了三五套就定了。当然,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这叫主动“上套”,心甘情愿,只为了能留在这个城市。

聪明如他的年轻人,依然选择了不对抗,只是平米大小自己可说了算。

上海楼市复苏迹象追踪记-LMLPHP

个人随手拍

今年过到11月份,我们也算是共同经历了大时代的人了,马上还有美国大选的惊雷。

我记得那部改编自刘震云小说的电影《1942》序幕是这么写的:

“1942年冬至1944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这种叙事手法,是在大时代背景下写小民的手法,一个人既要努力,也要考虑到时代的进程,甚至可以说时代的天花板决定了一个人能挣扎的高度。生在我们这个复兴的大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感谢搭上了复苏的顺风车,只不过快车道和慢车道的区别而已。

随着房源扫动越来越快,明年的阳春是可以预见的,疫情更像是一剂催化剂,让波动更加明显,但不会改变轨迹!拭目以待吧。

 

11-05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