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说起烟草,人们对于它的评价总是无法准确定义,虽作为舶来品引进中国只有短短数百年,与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相比,也只算得上是中国农耕文化中一段小小的印记。但数百年来,随着烟草的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烟草贸易的不断发展,已然成为中国农耕经济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而烟草自身的独特性,也悄无声息的贯穿于人情社会中,烟草充当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食用价值,在中国各地风俗文化中,大到红白事,小到亲友会面,烟草已经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各地特色风俗文化的标记。而关于烟草文化,从引进至今也同步经历着与社会发展的不断融合。
在上海杨浦区长阳路728号,坐落着一个以大型商船和玛雅神庙为设计理念的结构建筑,那是一个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中国烟草为主的专业博物馆——中国烟草博物馆。说起中国烟草博物馆,很多人也许对它并不熟悉,但是这里陈列大量珍贵的文献文物,是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也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烟草博物馆一共分为3层,共8个展馆,烟草发展历程馆、烟草农业馆、烟草工业馆、烟草经贸馆、烟草管理馆、烟草文化馆、吸烟与控烟等7个展馆和1个文献馆。
中国烟草博物馆首次系统地展示了民族烟草业发展过程,包括组建、招股章程,生产统计图表,生产场景及税制的演变;首次展示了历代伟人与烟草的关系及使用的卷烟;首次集中介绍了中外烟俗、烟标、卷烟画片、卷烟广告画及烟草文化出版物,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在欣赏、参观的同时,展品中有关“吸烟与健康”的调查报告、法规条例、图书出版物及近年在控烟上的科研成果,向人们提示“吸烟有害”。场馆中还设计了手绘打卡地图,方便参观者制定游览路线,也可作为纪念品留存。
序厅里一幅磨漆壁画《神州烟草万里行》展现祖国的名胜古迹和壮丽河山。画中有中华、红塔山、云烟、红河、芙蓉王、白沙和大红鹰七个名牌卷烟商标的图案,风景名胜与烟草文化巧妙地结合,既彰显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又诠释了烟草品牌文化的丰富内涵。
穿过走廊,我们来到一楼的烟草经贸馆,以中国烟草经贸发展历史为主线,用翔实的文物文献,向参观者介绍卷烟国内销售、烟草进出口贸易和烟草对外经济援助与合作等方面沿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卷烟流通领域取得快速发展的成果。场馆中也详细的展示了很多香烟的包装更新过程,一代代的包装更新,也是历史的见证。
二楼的烟草农业馆,通过文物文献、场景和多媒体展示手段,再现了中国地方性晾晒烟、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中国烟草农业发展的现状和科研方面的成果。系统介绍了中国烟草种植、烟叶调制和烟草农业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自明朝万历年间从菲律宾引入中国,在福建种植,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场馆中,通过人像模拟展示了种植场景。
中国烟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是世界第一,产量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独特地位。目前,中国烟叶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41.5%。其中,烤烟约占世界烤烟总产量的59.9%。烟叶生产向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河南等地的贫困山区集中。
在二楼,还有烟草文化馆,用翔实的文物文献,辅以场景、人物造型等展示手段,反映烟草在中国根植流传四百余年,融入社会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深厚底蕴的烟草文化。通过“名人与烟草”、“古今烟俗与民族烟俗”,以及各类烟具、烟标、画片等展示,将观众带入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说起香烟文化,熊猫牌香烟一直以来都是作为“特供品”深受国家领导人的钟爱,尤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在报导伟人的同时,此烟也常常被列为渲染之物,使得“熊猫”也成为独特的新闻珍品。博物馆中收藏邓小平最爱的“熊猫”烟及烟灰缸。专门供应国家领导人的“熊猫”不对外出售,一般只在国庆时才批量生产。而在博物馆的电视录像中,不断播放1986年9月2日,邓小平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华莱士专访,邓小平一如往常掏出“熊猫”香烟。华莱士也要了一支,却发现滤嘴比香烟还要长。
关于烟草的吸烟与控烟,也专门设立了展馆介绍,以吸烟与控烟的发展历史为主线,采集了国内外真实的历史史料和数据,向观众介绍“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由来”、“吸烟与疾病的关系”、“环境中的烟草烟气与被动吸烟”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展现了中国烟草业在控烟和减害降焦等方面做出的辛勤努力。
三楼是烟草管理馆,用大量文献文物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烟草管理体制的沿革、烟草税制的演变和现行烟草专卖管理的基本概况,充分证明了中国建立烟草专卖管理体制符合烟草业生存与发展规律和特性,是烟草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中国烟草博物馆的参观游览,可以真正了解烟草的发展历史。近五百年的烟草种植史让烟草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一部分。通过烟草而延伸出来的社会风俗文化,更是为我们探究社会发展进程留下了宝贵的信息和资源。通过中国烟草博物馆的展示和陈列,通过大量真实详尽的文献资料,让我们有机会真正了解烟草从传入中国之后的发展和演变,了解烟草背后这五百年的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