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百岁愚园路东起常德路,西至长宁路,坐拥着108栋西式老洋房和60栋优秀历史建筑与不可移文物。
愚园路承载了上海浓厚人文历史与新时代飞速发展印记的百年愚园路。无论是历史名人街、《布尔什维克》编辑部、路易·艾黎旧居等,他们都是红色记忆、城市荣光,走进这里,一起了解上海解放的故事。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是中国上海的一处遗址纪念地,位于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江苏路389弄21号(原永乐村21号)。
永乐村21号是一幢假四层楼房,建造于本世纪30年代中期。它位于永乐村弄堂底,前面有一个独立小院,后面有门通外,比较辟静隐蔽。
这个秘密机关为保证中共中央上海局的安全和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重要作用。上海解放后,根据刘长胜的批示,此处房屋家具移交给上海市总工会,后此处成为居民住房。
1992年6月,市政府批准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施蛰存旧居
百年马路愚园路上有一幢老建筑,原为现代文坛“三剑客”之一施蛰存先生的旧居,后由邮政公司接管使用,成为长宁区江苏路邮局物流中心。
随着愚园路城市更新工作的推进,18年,这栋老建筑悄然完成改造,化身愚园百货公司。
将烟火气与时尚相融合,愚园路长宁段城市更新的推进,经过两期保护性开发的愚园路在引入品牌商户、改造城市微景观等多项更新措施后,逐渐显露出以生活美学为特色的艺术商业街区面貌。
愚园路历史名人墙
“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无声的建筑叙述了百年历史,也见证了几代人的记忆。
愚园路历史名人墙是一座开放的微型城市记忆馆,展示了曾经生活、工作、学习于此的历史名人们的点点滴滴,朴实无华让人印象深刻。
老弄堂里的愚园路历史名人墙,将整条路的深厚人文历史底蕴做了一番提纲挈领,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张爱玲、傅雷、白杨、施蛰存等众多名人在这里的历史足迹集中梳理。
历史名人墙采用图文并茂、影视等多媒体方式,展现历史名人,引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钱学森旧居
岐山村即愚园路1032弄,东依江苏路南傍愚园路,北临长宁路,占地2.2公顷,是愚园路上颇为著名的新式里弄之一。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111号曾是钱学森1947年回国和1955年归国后与父亲团聚的地方。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111号曾是钱学森母亲章家的家产,由于家道中落,将此楼卖掉,后又向陆姓房东租回此楼。抗战爆发后,钱学森父亲钱均夫携家辗转逃到上海,居住在此楼的底层。
1947年7月,钱学森回到上海家中与父亲团聚。
1955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心下,被美国扣押了五年的钱学森坐船回到香港,经罗湖口岸到达广州,参观一天后,坐火车于10月12日回到上海岐山村111号。在此屋与父亲团聚,同时钱学森还在这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路易·艾黎旧居
愚园路1315弄4号是伟大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1932年到1938年间在上海的寓所。这是一幢砖木水泥结构的三层西式楼房,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
路易·艾黎居住期间,底楼前为会客室和歺厅,后为厨房等辅助用房,当中还有一间工作室,内置一台车床和一些工具,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他的愚园路寓所成为中共地下党的碰头地点和避难所。宋庆龄还借他的寓所三楼,架设秘密电台与江西苏区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
1992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愚园路1315弄4号路易·艾黎故居列为名人故居、纪念地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14年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暨《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
愚园路,地处闹市却自享幽静,两旁低低的花园洋房和石库门住宅,显得低调和笃定。20世纪20年代,这里是沪西兆丰公园附近的偏僻路段。因为利于隐蔽,中共中央第二次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部就在这里创刊、发行。
愚园路上的亨昌里418号现已成为长宁区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1988年10月24日,《布尔什维克》部在创刊61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向社会开放。
现在的愚园路依旧安静祥和,历史的风霜可以改变建筑的外貌,更可以把红包的记忆铭刻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
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展馆面积1300平方米,里面有很多精致的展厅展馆,通过400余幅照片、300余件实物、100余件艺术品,详尽展示了上海凝聚力工程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和在不断创新发展社会管理模式等方面作出地积极尝试及有益探索等内容。
一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凝心聚力》雕塑,这是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家们集体创作而成。雕塑由前半部分人物圆雕和背景浮雕组成,塑造了上海基层优秀党员干部群像,汲取生动感人的11个真实故事。整组雕塑在中间以红色为背景的上海标志性建筑的衬托下,与顶部灯光向徽凝聚的寓意融为一体。
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共分五个部分,分别是应运而生、探索实践、深化拓展、融合互动和凝聚力工程在上海。详细展示了以“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从长宁区华阳路街道起步,迅速推广到全市,深入推进“凝聚力工程”的建设过程。
馆内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区域供人们影片欣赏,以全新的方式再现了昔日居民们居住场景和家长里短的生活。看着凝聚力工程二十年的每一步的足迹很容易被感染,不仅是对于今昔生活的感慨,还能寻找到一段属于过去的回忆,也都能切身感受到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