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济南知名节目主持人小济南因突发肺栓塞医治无效去世,年仅36岁。人们在惋惜与悲痛的同时,开始关注起肺栓塞这个罪魁祸首。

昨日,江城专家表示,肺栓塞并非老年人专利,预防肺栓塞要多活动下肢,改掉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

肺栓塞离中青年并不远

一般说到血栓,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堵塞冠状动脉导致的心梗,或者堵塞脑血管形成的脑梗,但事实上如今肺栓塞的患者日益增多。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临床上以肺动脉血栓栓塞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胸痛、咯血、呼吸困难、晕厥、休克等。

肺栓塞因起病急骤而隐匿,猝死率高,常被称为凶险异常的“沉默杀手”。有研究显示,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高达25%-30%,经过及时的治疗可降至2%-8%。及时诊断与治疗对肺栓塞患者尤其重要。

此前有不少人认为,患肺栓塞的大多是老年人,因此会觉得“肺栓塞”离自己很远,或者抱有“还年轻没必要太在意”的想法。事实上,肺栓塞已经成为年轻人猝死的常见致命因素,36岁小济南的逝世无疑为中青年人敲响了警钟。

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余稳介绍,肺栓塞并非老年人的专利,目前肺栓塞越来越年轻化,这和平时的饮食以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长期沉迷于电脑游戏或电子产品而久坐不动的中青年人群;需要长时间、高频率乘飞机或者乘车长途旅行的“飞行族”;嗜好烟酒、暴饮暴食、肥胖的人群;长期卧床的病人等都是肺栓塞的高发人群。

长期吸二手烟也会诱发肺栓塞

45岁的郑女士因一周四次发作性晕厥,每次晕厥从15秒持续至30秒不等,还合并胸闷心慌、大汗等不适,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排除了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可能后,及时完善检查,医生将致病因素锁定为肺栓塞。

没有基础疾病,也没有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典型三联征,怎么肺还出了毛病?经详细追问病程,余稳了解到,原来近两年,随着孩子考上大学,全职在家的郑女士每天都会安排两场牌局,从中午一直打到转钟。十余个小时的时间里,除了吃饭、入厕,她都会长时间坐着搓麻,时间长了腿酸、腿累了就自行揉搓、拍打,还被动吸食不少牌友的“二手烟”。半年前开始,她总时不时出现一过性黑蒙症状,因持续几秒钟便能自行缓解也没太在意,但这一症状最近发作愈加频繁,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交际。

结合郑女士的生活作息以及习惯,余稳解释,长时间被动吸食“二手烟”会造成静脉血管壁慢性损伤、血液内血红蛋白增加,从而埋下血流淤滞等隐患。加上郑女士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使得下肢弯曲的静脉血管回流受阻,两者长时间共同作用下便形成了下肢静脉血栓。随着她频繁地按摩、挤压下肢,便引发了血栓脱落,脱落的血栓随血流流经心脏,最后便“卡”在肺动脉引起低氧血症,大脑因缺乏正常的氧供给便造成了反复的晕厥。

好在诊疗及时,一年来郑女士严格遵医嘱改掉久坐、不运动等习惯,并经抗凝、溶栓等对症治疗,复查显示一切指标均正常,肺栓塞警报解除,再未发作晕厥。

预防肺栓塞要多活动下肢

预防肺栓塞的根本就是要预防下肢的深静脉血栓,最首要的是改掉久坐不动的不良生活习惯。余稳建议,每静坐或者站立1—2小时就要活动15至30分钟下肢,比如可活动足尖、活动足跟、按摩腿肚子、抱膝旋转等,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

乘飞机、车、船长途旅行时,要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与此同时还是需要经常站起来活动活动,最好每坐1小时起来活动,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裤子,避免血液循环不畅,必要时可咨询医生用药预防、穿加压弹力袜等。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人,如孕妇、高龄老人等应尽量避免长途旅行。

预防肺栓塞,平日的饮食调节也很重要。余稳表示,日常要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量饮茶,避免烟酒,保持健康的体重。他指出,平日、以及出行前和旅途中需饮用充足水分,以防止脱水促进血栓形成。进水量以一天的尿量在1500-2000毫升以上为宜。

随意热敷和按摩、挤压下肢,容易使血栓脱落,随血流流经心脏,最后“堵”在肺动脉里面。若市民感觉到小腿胀痛,应及时就医。另外,擅自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治疗,往往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市民吃药应遵照医嘱,不要自医自病。

11-18 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