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虹口区有着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说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界大本营,如今硝烟散尽,但是爱国主义精神长存,革命英雄不朽。走在虹口的大街小巷,你似乎能聆听到曾经激荡文坛的震耳惊雷,感受到当年热血沸腾的民族脉搏,呼吸到近现代文化的沁人气息,上海的红色历史就深埋在这些街道里弄之中,一起来虹口走一走吧,甚嚣之间的百年历史尽在脚下。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多伦路,全长仅五百米,毗邻山阴路,路虽然短却极幽静,当年鲁迅、叶圣陶等文学巨匠、郭沫若都曾在此居住,留下了无数文墨瑰宝。可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多伦路有着各式的名人塑像、字画古玩铺子和名人故居,建筑风格也是荟萃了各国风格,也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多伦路的路面由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有二十多幢,特色鲜明,涂饰一新,极为风雅,这里曾经是孔祥熙、汤伯恩等人的寓所,当代美术馆也在其中,再现当年海派的人文风情。街道上还有许多文艺的咖啡馆,很适合午后来拍照小憩,看着L型的文化街和复古的建筑风格,心也仿佛沉浸在老上海的文化缩影中。
李白烈士故居
沿着多伦路漫步,就能一路走到黄渡路上的李白烈士故居,瞻仰英烈。李白烈士于1949年5月7日牺牲,他曾建立了党的地下秘密电台,用无线电波架起了上海和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李白烈士被捕后始终没有暴露党员身份,将共产党员的意志保留到了牺牲的最后一刻。
李白烈士故居位于一条居民老式弄堂的尽头,可以说颇为隐秘,整体的建筑风格也是非常朴素,很难想象这里居然是当年的发报点。2次被铺,想必李白烈士当年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发完人生最后一封长电报后第3次被捕,而后壮烈牺牲,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白烈士故居也是爱过主语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永不消逝的电波和烈士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后辈热血奋战。
鲁迅纪念馆
黄渡路的对面就是鲁迅公园,在鲁迅公园内,靠近甜爱路一侧的便是鲁迅纪念馆,沿着指示牌就可以进入参观展览。鲁迅纪念馆1951年1月建成开放,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
大堂内,印刻着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笔一划,都是鲁迅先生当年的心路历程,一字一句都是铿锵的呐喊,尖锐犀利的笔触亦是再现了鲁迅先生一生的执着和信仰。
鲁迅纪念馆内馆藏文物8万余件,展品有实物、手稿等等还有脍炙人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书籍作品,馆内还有许多影像资料和人物塑像,塑像中手拿香烟的经典形象也被保存,高度还原了当年鲁迅先生的生活场景。
最后还有以鲁迅笔下不同人物为素材的画像所组成的具体墙体,在墙体上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炯炯有神的双眼望着我们每一个人。如今,战争的残酷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身处和平年代,鲁迅先生教会我们的不畏压迫的铮铮铁骨依然激励着代代青年,正如鲁迅先生的核心思想“立人”一般:“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只有人格独立,意识觉醒,精神健康,民族才有希望。
沈尹默故居
在鲁迅公园周围转了一圈,沿着四川北路兜兜转转就到海伦路了,这里亦是我们今天寻访的一站——沈尹默故居。
沈尹默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他精于用笔,清健秀润,自成一家。不仅如此,沈老早年二度游学日本,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
对于喜欢书法艺术的游客,沈尹默故居值得参观。
鲁迅故居
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和沈尹默故居,那么鲁迅故居也是同样不能错过的地方。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老居民区众多,午后漫步在此,阳光洒在老房子斑驳的墙壁上,当真是静默的美,这里藏着许多的优秀历史建筑,处处散发着文化的厚重气息。
鲁迅故居照着鲁迅先生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内里环境清幽,周围皆是红色砖瓦的低矮居民楼,低调而内敛。植物郁郁葱葱,点缀着这江南民居的优美。旁边的居民进进出出,说着一口上海话,不知鲁迅先生当年伏案写作之余,是否也会如今日的游客一般,观望着他们的日常生活。
鲁迅先生对于你我而言不仅只是教科书上的一个陌生人物,更是一种童年的记忆,他的思想和作品可以渗透到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或许当年觉得枯燥的文章,如今都可以在各自的思想中找到鲁迅先生带给我们的精神的启迪。再回味,唯有敬仰之心。
走一走这些老建筑,重温记忆中的旧时光,故居小巷,亦是属于那个年代白墙黑瓦的历史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