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畔,山海之约。从2019年起,广州日报在全国首创发起“少年评论员”公益活动,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今年活动开展到第二届,11名广州对口帮扶贵州毕节有关学校的学子乘高铁千里共赴“山海”之约,让云贵高原的大山与岭南沿海之城热情相遇,两地同龄人共聚珠江畔,同评“城事国事天下事”,为今年4月开通运行的“毕节-广州”直达列车从西往东画上了“同心圆”的另一半。
江风暖暖,吹动着少年的心。十二岁的毕节孩子罗丽娜参加完活动说:“长大后我要来广州读大学”,更令人动容的是她紧接着说:“毕业后回家乡当老师!”碰巧的是,广州孩子也在活动中表现出对家乡人帮扶战贫的自豪:“千里之外有一条‘广州路’,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为它增加一份荣光。”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少年评论员”活动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思政教育答卷:两地学子通过对方的眼睛抵达辽阔的远方,更触摸到自己内心对家乡深沉的爱。正是家乡日渐摆脱贫困、走向小康的现状、家乡人千里驰援的善举,让孩子们由衷而发这份乡梓情怀和城市认同。
少年乡梓情怀,源于强大自信,爱国情怀亦然。此次山海之约就是中国少年胸怀家国的一个缩影:也是少年,他们跨越山海,把根深深扎进贫困的泥土里;也是少年,他们跨越山海,在疫情肆虐中无畏逆行;也是少年,他们跨越山海解码苍穹,作为“天问”的中坚力量大胆放言:“探火用我,用我必胜”……少年强则国强。每一个中国少年心中,都有一个中国梦。在曾经的年代里,这个中国梦少年怀之而不能行之,今天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年轻一代能够奋起而行,用行动诠释这份赤子之心。
这也让我们再一次思考,今日之家国需要怎样的少年精神?一个国是由一个个家构成的,少年担负着家的责任和未来。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远方的少年,心怀希望的少年,播种善良的少年,传承信念的少年,能够啃最硬骨头的少年,能够不断锤炼自己勇攀科学高峰的少年,能够不以山海为远为这片大地付出的少年,能够以行动捍卫中国梦的少年,能够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的少年;当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精神和赤子之心,我们才能看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当一个国家尊重并善用这样的精神和赤子之心,我们便能说,山海之约,行将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