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和自然面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气候变化挑战的背景下,中国采取积极行动,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政策研究与发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一次去中国,都能感受到中国发生的巨大发展变化。”布洛霍芬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年前,当时他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前往云南省,与中国同行交流经验,共同研究如何更可持续地利用森林资源。此后,他又到贵州山区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布洛霍芬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

布洛霍芬认为,中国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一做法意义重大,表明中国从顶层设计对自然保护、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所给予的重视以及采取的积极行动。“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样性面临的重大威胁。2019年底,中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为阻止全球森林退化和非法采伐作出重要贡献。”他说,中国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

布洛霍芬指出,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占国土陆域面积1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提出的到2020年保护地面积达到17%的目标。中国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助于贯通生态廊道、连通保护区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为各国树立了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的良好范例。

布洛霍芬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参与者”。中国与欧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长期以来保持良好的对话与交流,都坚定支持多边合作。明年5月在昆明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各方期待与中国共同推动大会制定和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12-09 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