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任区长签字的结婚证、带饭用的铁皮饭盒、过去结婚必备的樟木箱……最近,上海市普陀区曹杨一村一工区的旧改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随着居民签下协议开始搬迁,不少老物件被翻了出来,这些承载着过去时光与工人记忆的“宝贝”背后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叶敏军今年62岁,出生、成长、扎根在曹杨新村。“我父母都是上海麻袋厂的纺织工人,母亲是厂里还有市里的劳模。”叶先生从长辈身上体会最深的就是“工人精神”,“我们这代人对工人新村有感情,不光是作为生活的地方,更是因为‘工人’二字。这两个字代表了力量,背后有信仰。”

视频 | 铁皮饭盒、樟木箱、区长签字的结婚证……上海这个地方的旧改牵出了一串记忆-LMLPHP

上海解放初期,为解决本地三百万职工住房困难问题,工人新村应运而生。1951年9月,上海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第一期工程动工兴建。1952年“五一”劳动节前全面竣工。

“父母对搬来的第一天印象深刻,时常对我讲起。”叶先生回忆,“当时别提多高兴了,敲锣打鼓,厂里的卡车把人和家具运过来,大家还别上大红花。住进工人新村既是光荣,也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随着曹杨旧住房成套改造,叶先生在协议书上签字后,开始忙着搬家。根据协议,他要搬出去一年多,然后再回来。“整理东西的时候找到了不少属于那个时代的物件。”叶先生一个个举例,比如他父母的结婚证,上面还有时任普陀区区长的落款。

而他最中意的则是一个不起眼的铁皮饭盒。“你们猜这个饭盒有什么特别?”边说他边打开盖子,看似普通的大饭盒里像套娃一样装着三个饭盒,“父母带饭是用这套饭盒,我学工学军也用这套饭盒,艰苦朴素的习惯就是这么来的。”

视频 | 铁皮饭盒、樟木箱、区长签字的结婚证……上海这个地方的旧改牵出了一串记忆-LMLPHP

在曹杨一村一工区,像叶先生这样对工人新村有感情的人很多。62岁的朱惠敏原本住在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楼,“相比书生气,更喜欢工人新村的感觉,周围的邻居都是工人,我也是工人,大家聊得来。”刚从上海皮尔博格有色零部件有限公司(原上海华丰钢铁厂)退休的他十分期待旧改后的曹杨新村。

“过去我们需要厨卫合用,生活不太方便,这次改造后会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暂时搬到外面也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日子。”朱先生告诉记者。

据曹杨街道源园居委会主任施云霞介绍,11月29日晚,随着曹杨一村一工区最后一户居民在协议书上签字,整个涉改小区15幢楼411户居民完成了100%签约。

“从启动签约工作到所有居民都签下协议,这一过程仅历时两个月。”施云霞表示居委会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居民的搬迁工作,“如果有居民需要就近租房,我们这边还联系了有关企业提供房源,方便大家安置,为顺利旧改提供保障。”

12-09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