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通讯员 冯裕聪 记者 孙云)房屋和场地腾退一直是司法执行工作中的难点。近日,杨浦区法院巧施办法啃下“硬骨头”,通过将一处迟迟没有腾退的生产经营场地中遗留的生产设备拍卖变现,不仅解决了这处1400余平方米的厂房腾退难的问题,还将通过拍卖这105台机器设备产生一笔费用,可以清偿被执行人应支付给所在的杨浦某科技园的场地租金。

105台闲置机器撬动还债杠杆!  1400平米厂房就这样被法院腾退-LMLPHP

图说:涉案场地。杨浦区法院供图

2018年,某医药公司向杨浦某高校科技园租赁场地,但一直未按照约定支付租金。2019年11月,经杨浦区法院判决解除租赁合同,医药公司应迁出租赁场地,并支付租金、违约金、案件受理费等近90万元。但是,判决生效后,该公司既不支付钱款,也不迁让场地,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生产、教学秩序,某科技园公司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020年1月10日执行立案后,被执行人收到执行通知书后,既未到院说明情况,也未履行义务。执行法官在网络查控中发现,被执行人除了有少量银行存款外,名下没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一度陷入了困境,但执行活动并未就此停止。

执行法官在与申请执行人谈话中得知,相关场地虽然“人去”却并不“楼空”,遗留了很多生产经营用的设备。“如将遗留的设备变现,不仅可以冲抵债务,而且还可以完成腾退。”一个强制腾退、拍卖变现的执行方案在执行法官心中萌生。

105台闲置机器撬动还债杠杆!  1400平米厂房就这样被法院腾退-LMLPHP

图说:执行现场。杨浦区法院供图

执行法官对相关场地现场勘察,并查封了现场物品。为保证被执行人某医药公司的知情权,法院事先给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发送了短信,依法告知执行方案。这一“双赢”方案可操作性很强,可谓是打破僵局的“破冰”之举,所以,在执行清点当天,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的态度有了180度的转变,不仅主动现身、提前等候,还一改往日的抵触情绪,表示愿意配合执行。

在双方当事人的见证下,法官对现场物品作了清理,共清点、查封水溶锅、培养箱、灭菌器、混色机等机器设备105台。双方还约定,由法院制定工作方案,通过网络司法拍卖被执行人的机器设备,以清偿其债务。于是,1400余平方米的场地彻底清空,交付申请执行人。所在科技园公司深感欣慰。

05-19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