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新闻人才如何培养-LMLPHP

在新技术、新媒体的时代,新闻人才该如何培养。昨天(12日),“智能时代的新闻传播学科重塑与人才培养”2020年国际高峰论坛于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13所新闻传播院校的院长及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的智能时代如何重塑、创新新闻传播的学科体系和促进人才培养。

作为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自2005年开始,便着手开展第一个融合新闻学项目的教学。尽管技术不断变革,“讲故事”的能力仍是学生们吸引并与受众互动最核心的能力。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这门融合新闻学课程不仅包含传统的调查报道、采写编评、摄影设计等技能类课程,还包含更前沿的拓展内容——包括移动新闻、传感器新闻、无人机新闻、AI新闻等在内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有了更多接触新设备、参与新项目的机会。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米博华则认为,新冠疫情的肆虐印证了,人类历史并非按照预期发展。为此,在重大危机前,新闻传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重新被认识。新闻已不再是单纯的告知,更成为一种物质力量深度参与国家、社会的治理,重新定义人类的未来。同时,当下新闻数据爆炸导致了受众选择困难。假新闻、谣言增加了社会焦虑和社会紧张,这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新闻媒体的责任。客观、真实、公正应该是新闻从业者共同遵守的职业准则。新闻传播应当在推进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方面作出努力。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指出,智能化运用于新闻业各个节点上,新技术给了我们一双慧眼,去深度体验感知过去的历史和现在的现实。新闻不仅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更是对发生的事实的意义的规律性揭示。对此,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教育应当涉及人文素养/思维与逻辑、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方法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与能力等多方面。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介绍,数据新闻在西方伴随着开放政府、开放数据运动兴起。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财新、几大互联网公司等媒体的探索推动了数据新闻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数据新闻实践的深入与发展向传统新闻人提出挑战,表现在数据意识尚需培养、技术能力有待提升、用户理念仍需加强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强月新院长分析了传统新闻人才的转型路径。他认为,第一要强化技术赋能,在新闻价值上获得更具价值的新鲜视角,在新闻呈现上实现叙事与技术、艺术的多维度融合,在新闻分发上实现个性化的窄众传播;第二要优化知识结构,统筹人文社会学科与统计学、计算机等自然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第三要提升协同意识,协同意识不仅仅体现在生产主体之间、生产者与收受者之间,更体现在人机协同之中。强月新院长强调,要坚持价值引领,当下广泛的数据新闻实践中出现的“价值迷失”现象,需要新闻人理性看待数据新闻实践,重视挖掘数据背后的联系,坚守职业精神和价值导向,做“数据加工人”而非“数据搬运工”。

12-13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