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叶嘉莹先生,感佩于她的旷世才情和卓尔不群。而被她震撼到,是几年前得知先生捐出全部财产,用于设立教育奖学金。得知有叶先生的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上映,欣喜不已,约文学同好、认识快四十年的闺蜜一道冲进影院。

若女人是书,她是神话和史诗-LMLPHP

《掬水月在手》是宝岛台湾陈传兴导演的诗主题纪录片系列之三,前面两部介绍郑愁予和周梦蝶。《掬水月在手》则是为叶嘉莹先生制作的传记式纪录片,整整两个小时,呈现给观众一幅波澜壮阔却又沉静如水的史诗般美丽画卷,宏大而精致,隽永又深沉,就像主人公叶嘉莹先生本人一样神秘优雅。

女性被尊称为先生当是仰视者对她的敬重达到了极致境地,叶先生当之无愧,实至名归。贯穿在整部片子里96岁高龄的她,声音饱满有力毫无老态,用独特的韵调吟唱着陪伴她一生的中国古典诗词和自己的感怀之作。跟以前影视中那些古董老先生不同,她的吟咏听得懂、听着美,是享受。

叶先生出身于满清贵族之家,是叶赫那拉氏后代,幼时居家由姨母开蒙授课。学养深厚又美丽的姨母和母亲都是教师,就这样,在北京长安街察院胡同,进士第层叠渐进的深宅大院里,天资聪颖的贵族小姐开启了她的诗意人生。

然而,这诗并非小令艳词五言七言的婉转温柔,而是起承转合充满苦难泪水的长篇史诗。正值离乱年代,她的人生中遭遇了太多波折灾祸:妙龄失恃、产女难产、丈夫入狱、中年丧女等巨大打击像晴天霹雳(叶先生言)袭来。是女性的坚忍和果毅支撑着叶先生,也是诗词拯救了她。接受,面对,包容,放下,一个人吞下无声的泪水,在逆境中顽强求生,她如凤凰振羽涅槃重生。看电影时听她平静简洁的叙述我不禁在想:叶先生瘦小羸弱的身体里,跳动的是怎样一颗强大的心脏啊!

叶嘉莹先生在诗词方面的卓然成就,是她幼学深厚的文学功底积淀所致,也是北京辅仁大学顾随恩师的悉心提点栽培使然,更是与父亲前瞻性教育观念相关。叶先生学贯中西,从亚洲走向世界,用西方文艺理论和思想方法来研究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从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赏析解读娓娓道来。从她任教的中外高等学府学生,到潜心钻研推广古代诗词的私淑弟子,甚至到成千上万银幕前并不相识的诗词爱好者,先生都一视同仁不吝所有,奉献给热爱骈文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小令的中国古典文学拥趸一道道活色生香、琳琅满目的精神盛宴。

作家白先勇说到叶嘉莹:她站在那里不必讲话,就是一个贵族;先生的助理说:叶先生回到温哥华,她会做回一个普通人;导演陈传兴说:叶嘉莹虽然96岁了,内心深处还像个小孩子。也许就是这一点童心,让这位传奇女性童颜不老,诗词永伴,恰如海上蓝鲸般传递诗魂,以期后世的知音。《掬水月在手》片尾是一行鸟的雪上足迹,俊雅飘逸,象征着笔名迦陵的她如同妙音鸟一样,留给世间最清丽婉转、余音袅袅的真情咏唱。

带着珍惜和敬仰,我和闺蜜边看电影,边忙不迭跟读着叶嘉莹先生的诗词大作,真是字字珠玑,口角噙香。我的最大观影感受就是陈导接受采访时讲的,这部片子就像一份邀请函要请你来参加舞会。我想也或许是一场音乐会或饕餮盛宴,影片是在邀请有缘有心的人走近,轻轻推开这扇华丽厚重的大门,里面是一位神奇女性用毕生弹奏的曼妙华章,也是一座藏满奇珍异宝的熠熠宝库,更是一坛甘之如饴的陈年佳酿和令人不舍停箸的珍馐美宴。

从小爸爸就告诉我说,读人物传记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途径。家里也一直订有《人物》杂志,陪伴我的幸福成长时光。成人后更关注女性的成长和自我提升,古今中外一个个鲜活跳脱又魅力无穷的女子,是自己的榜样和楷模。尤其一路陪伴的女性亲朋们,无论时空远近,各自身心中投射出的人性之美温暖灿烂,这光辉将永远照耀并激励我一直向前!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12-14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