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召开的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并提出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必须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近一个多月来,已有河南、合肥、昆明、广州等地做出规划和部署,包括完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培育行业领军企业,瞄准千亿市场空间加快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等。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政策力挺。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地方近期也乘势而上,加快产业布局。合肥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广东提出,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速建立系统、完备、高效的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也将进一步提速。上海提出要鼓励不同技术路线竞争发展,加快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和充电桩的设施布局,全力打响上海新能源汽车品牌。河南正在着手加大对充电设施的建设力度。合肥表示,积极推广智能有序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服务便利的充换电网络。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表示,中短期来看仍然是一个以慢充为主、快充包括换电在内作为补充的体系。到2025年,慢充的充电桩端口预计有望达到1300万端以上,包括私人用户的自有桩以及公共桩,公共快充80万端。换电站去年年底是300座,2025年有望增长10倍,达到3000座。

12-15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