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麦克尤恩新书分享会 官方图 下同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科幻人工智能题材小说《我这样的机器》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首推简体中文版,虽然出版已4个月有余,但是引起的话题热度不减。近日,科幻小说家陈楸帆、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张峥、小说家小白、与翻译家黄昱宁一起在浦江饭店畅谈人工智能和文学的关系,甚至,和AI合作写作的可能性。
在小说里,32岁的伦敦人查理爱上了楼上的邻居米兰达。查理不知道如何向米兰达表达感情,用继承的遗产买了一款新型人形机器人“亚当”,并希望这个机器人能成为某种联结象征。查理把“亚当”领回家后,可以对还是出厂设置的“亚当”进行各种个性化设置。查理完成了一半,另一半让米兰达勾选。两人就像同时收养了一个宠物,并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下一感情阶段。
张峥非常喜欢“出厂设置”这段。在他看来,机器人的设置与人的进化是很吻合的。“每个人都接受两份DNA,父亲的一个,母亲的一个。亚当出厂之后被查理设置,又被米兰达设置,这像是一个比喻,把一部分父母的DNA注入进去。我觉得麦克尤恩是一个非常热爱人类的人,他对这个本质抓得非常准确。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致敬,非常有仪式感。亚当其实是他的一个镜像。”张峥觉得,将来一定是人和机器互为终端,融化在谁都不知道的空间里。“现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是了,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已经受到很多背后是AI信息的轰炸和操作。”
陈楸帆尝试过使AI变成能写科幻小说的AI,并与之合写小说,发现AI写得和自己很像,陈楸帆也认为,AI可以成为镜像,让自己在写作的方向上可以有一个很像自己但是又不是自己的工具。
“这个小说不像科幻小说的情节,它是比较模糊的,比较含糊的,有点像人工智能静悄悄的进入。”小白这样认为,但是它像在日常生活一样,所有人物都遵循日常生活的人的逻辑,所有事件用日常生活逻辑也可以理解,用在生活当中获得的经验去理解文本的意图是可以的,小说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概念、按照自己的一些设定去作为逻辑要素去推动情节。
在时间上,《我这样的机器》故事发生在1982年,在那个平行世界的英国伦敦:彼时人工智能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在撒切尔夫人的领导下,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落败,举国哗然之际托尼·本恩当选为英国首相。“人工智能之父”图灵也没有自杀,麦克尤恩给了图灵他应得的生命,而非受到审判、监禁、自杀。图灵得享高寿,活在世人的尊崇之中,他的作品创造了技术奇迹……
小白说,或许也正因为这样,麦克尤恩把《我这样的机器》的时代背景设定在了1980年代——机器人、人工智能在他脑子里最初出现的年代。“我觉得这部小说带有他对自己的反思,对人类社会的反思,通过一个机器人的故事影射他的这一段看法。从这个角度来看,把它理解成某种作家对自己往昔记忆的追溯、某种秘密的‘自传体’,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