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IC
吴健/文
好多年前,我得到过一份特殊礼物——一小瓶清水,“它来自泰勒水池”。送礼的老专家嘱咐着,他毕生都为中国造船奋斗,亲历从千吨散货船到几万吨级巨轮的跨越,但相比外行人,他最看重诞生这些成果的创新基础设施,“船开在水里,最讲究船型,而要优化船型,掌握流场、航速等规律,就得有大型科研设施。我们圈子里,美国泰勒水池就是高峰,那里的实验水池对边界条件要求很严,池里的水一旦灌满就不能随便换,否则会破坏稳定载荷,引发水池变形乃至测量不准,所以参观泰勒水池的最高礼遇就是池里一点水”。
“基础设施”,这四个字之所以突然打动我,是因为“新基建”是当下热词。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却给中国带来特殊挑战,越是此时,越要砥砺向前,习总书记指出,“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就能够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新基建加快推进,中国正在新经济浪潮中抢抓新机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助力。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如果您觉得遥远,那好吧,看看上海“五五购物节”,里面有个“双千兆++”活动,通过5G手机购机直降优惠等具体促销,还有线下5G智慧体验,让市民从高速5G服务中获得消费、医疗、教育等等便利与实惠,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这背后所代表的,恰恰是上海新基建在发力,2020-2022年,上海移动将以5G建设为重点,规划期内5G逐步实现全覆盖,引领长三角新一代通信技术先试先用。而在全国,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5G网络建设总投资将达1.2万亿元,未来5年,5G建设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及各行业应用投资超过3.5万亿元。
世界上没有不负债的经济体,可以肯定,本轮疫情将造成更大的债务,但关键看哪些经济体是给自己未来贷款。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学者普斯托沃伊托娃指出,“向未来投资”正是上海乃至中国新基建的“核心之要”。在上海,152个新兴项目、超4400亿元的投资凝聚新经济发展动能,总投资15亿元的上海国际超导总部项目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和国资国企改革的典范。在广州,广州港集团与上海振华重工、广州联通、华为公司合作,推动5G智慧港口相关技术规范建立。哪怕是珠峰下的西藏日喀则,对口支援的上海亦可借力以5G、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基建,让相隔四千多公里的沪藏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让上海新基建、在线新经济产生外溢效应,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实现脱贫致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瑞银集团报告认为,中国是全球布局、全球制造中最重要的一环,提出“新基建”概念恰逢其时,未来科技产业等高附加价值领域,更多会是“中国+1”,“中国之外再设立一部分工厂”。或许,用不了多久,我的礼品柜里,除了“泰勒水池之水”,还将出现“中国水池之水”,那会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