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浙江杭州余杭法院正式受理“取快递被偷拍造谣”当事人吴女士的涉嫌诽谤罪的刑事自诉。而谣言的制造者之一的郎某,在回应媒体时表示,造谣是因为“闲得难受,开个玩笑”。

新民快评|致人“社会性死亡”的成本必须提高-LMLPHP

如此轻描淡写的回应,对应的是受害者极其悲惨的人生,女生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与男友为了应对此事心力交瘁无法正常工作,双双被公司劝退。在为己正名的几个月中,女生的手机不断收到恶意信息,“一个巴掌拍不响”“无风不起浪”……这样看热闹不嫌事大看客,将她无限推向“社会性死亡”。

这样的态度,让人不由想到之前发生的另一个案例,学姐污蔑学弟咸猪手,在没有核实清楚的情况下,发朋友圈“公开处刑”,叫嚣要让学弟“社会性死亡”,结果真相大白,自己反倒被“社死了”。而学姐的回应也是如出一辙:我已经道过歉了,为啥还盯着不放?

这两起事件让我们看到一个现象,现在一些人,对于网络暴力的危害认知处在极为肤浅的状态,但他们却拥有了轻易毁掉他人生活的能力。如今,让一个人“社会性死亡”的实施成本极低,方法极为便捷。一条朋友圈,一张随时拍的照片,伪造的聊天记录,加上一个恶念,分分钟就让人百口莫辩。

语言暴力能要人性命,自古以来便早有共识。而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这把“凶器”的威力急剧上升,使用门槛则大为下降,这是科技高速发展的副作用,已经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对于造谣、诽谤、网络暴力,法律自有惩戒手段,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底线,而在这件事上仅仅依靠底线震慑是远远不够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呼吁,对于网络暴力,除了法律保护,更应该从教育的层面加以重视,甚至需要专门开课。要让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知道什么是网络暴力,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网络暴力的侵害,又如何不成为网络暴力的施加者。法律是最后底线,自律才是有效保障。

在这两起案例中,施加暴力者都是处世未深的青年人,不知轻重肆意而为,最终害人害己。而在生活中,各种不负责任的网络暴力更是比比皆是,网上乱说话无需负责,已经成为了当下一害。因此,避免这类事件再次发生,除了法律威慑外,更需要有人在事情发生前就不断提醒他们:你手里有把刀,非常快,别用!

李一能/文

12-17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