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卢湾高级中学打造的人工智能功能实验区 记者 孙中钦 摄
讯(首席记者 陆梓华)目前,在上海市黄浦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校已全部完成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施的改造,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移动终端配比达到100%,为进一步构建开放无边界学习环境和常态化应用奠定基础。这是记者从黄浦区召开推进国家级“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会议上获得的信息。
会议透露,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黄浦区将进一步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
黄浦区教育局局长姚晓红介绍,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
作为全市首家信息化标杆校,卢湾一中心小学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校园内灯光、水质、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与管理,进行监测与预警。例如,空气质量检测器能够在各类被检测气体高于阈值时向后台推送告警信息,并自动触发空气净化器净化室内空气,待空气质量恢复正常后自动关闭净化器。
图说:5G全景直播课堂
此外,卢湾一中心小学通过课堂教学、运动轨迹检测等,尽可能通过对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多维数据采集,汇聚了学生基础数据、学业数据、学习过程数据、社会实践和生活数据等各个层面,初步架构了数字画像的指标体系,围绕德智体美劳,设定一级指标5项。
上师大附属卢湾实验小学在市教研室课题《学习数据分析支持下的小学数学精准教研研究》的引领下,建立了教学诊断平台,在每天向学生推送匹配诊断目标的练习后,平台生成年级总体情况、班级整体情况、学生个体情况等不同类型数据。
姚晓红透露,今后,黄浦区将在深化基本数据、过程数据、行为数据等无感知、多维度、动态采集与有效归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文本、图像、语音、表情等识别工具与分析技术,多视角分析设计融合,多模态、多层次数据建模,分析学习环境与轨迹、学习行为与情感,为学生描绘精准化的学习画像。依靠“人机协同”实现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动态数据实时反馈与智能分析,打开课堂教学“黑盒子”,为教师提供“课堂导航”,支持其选用更加科学适切的教学方法而实现因材施教,为学习者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