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马亚宁)坐上每秒爬5层楼的超快电梯,直达位于上海中心顶层的世界最高音乐厅,尽享天籁之音的同时,世界最大阻尼带来的“超稳态”一定也会让你大开眼界。今天揭晓的“2020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榜单中,特等奖之一正是这台世界最大阻尼——其核心技术走下“云端”,已在国内超过300栋建筑、近200座桥梁中应用。

产学研智慧铸“上海慧眼”

荣膺特等奖的“超高层摆式电涡流调谐质量阻尼器”名字拗口,但是说起“上海慧眼”,许多登临过上海中心的市民又很熟悉。步入“上海中心”126层,数米高的“上海慧眼”映入眼帘。这座竖起的椭圆型雕塑,正是千吨重的“定楼”阻尼器!只见它端立在直径约十米的金色圆盘上,4组12根手腕粗的钢缆将其腾空吊起,犹如一件装饰艺术品,而且能在超强台风来袭时发挥作用,轻松“镇楼”。

上海“产学研优秀项目奖”揭晓 寻找“最后一公里”金方案-LMLPHP

图说:阻尼器上方的艺术雕塑  记者 周馨 摄

上海“产学研优秀项目奖”揭晓 寻找“最后一公里”金方案-LMLPHP

图说:阻尼器

上海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徐斌道出“轻松”秘诀:这是在国际上首次将电涡流阻尼系统应用于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大幅提升了阻尼器的灵敏度、可调节性、耐久性等,减振率可达约45%。而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正是得益于产学研多方的“完美合作”。

上海材料所以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的应用为导向,积极联合同济大学(高校)、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上海中心大厦发展有限公司(业主),共同开展研发。材料所与各学研单位签约,合作单位分别承担不同的子项目研发任务,材料所承担所有的研发费用。各个合作单位发挥自身的特长,分工明确,齐心协力,推动项目的开展。

产学研合作,成果来自应用,成果也更能应用。通过合作,上海材料研究所领衔开发成功的世界上首个电涡流摆式调谐质量阻尼器,不仅走入“上海之巅”,更在国内超过300栋建筑、近200座桥梁中应用。

寻找产学研“金方案”

一直以来,无论国内国外,贯通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都是科技成果由“纸”变“钱”的最难题。2009年起,由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创设,经上海市科委批准并报国家科技部备案的“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瞄准“最后一公里”,面向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大企业以及与之合作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寻找接地气的产学研“金方案”。

上海已有不少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上海科促会评选的“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与科学技术奖有何不同?上海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会会长朱英磊告诉记者,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的核心关键词“产学研深度融合”,必须有着明显的产学研合作特征。“当然,优秀项目奖的技术品质,也应体现上海科技创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方向和目标。”

作为上海市唯一针对产学研合作设立的奖项,“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至今已累计评选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共111个,使一批产学研合作意识强、合作紧密、成果丰硕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今年,该评奖进一步优化,项目品质进一步提高,评委既有院士也有产学研合作的研究专家。获奖项目的数量,也由往年的10个左右,大幅增加为今年的28项,受奖面明显扩大,引领和示范更具影响力。

“最后一公里”突围有道

随着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基本框架不断清晰,上海企业创新主体和技术创新核心地位更加突出,创新型企业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力军。今年获奖的28个项目中,绝大部分都是企业确定产学研合作攻关的项目内容、寻求合作攻关的学研伙伴、与学研方商定合作的规划、确保研发费用的投入,明确产学研各方的责权利。

同时,产学研合作从“项目合作”进入“平台合作”,深度融合更明显。例如,一等奖项目《全数字高端逆变焊机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就是上海广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联手上海电机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研发的。从2013年起,广为与上海交大、上海电机学院、上海电力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5所高校共建产学研联盟,制订了详细的科技创新计划,投入的研发费用达销售收入的4%,突破了大功率三相PFC等数十项核心技术,产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至今,“项目”变“平台”,已建成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实验室、2个创新中心和2个基础学科培养基地,近5年内产学研累计投入研发费用达1000万元。产学研合作从最初的以一个项目为合作周期的“短平快”方式,向长期合作、战略合作的深度推进。在产学研平台参与技术攻关的高校老师,不仅可按协议拿到报酬,研发的新品创下重大经济效益后,企业还给予再度奖励。很多老师将这笔奖励金作为下一个新项目的迭代资金投入,双方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更强劲了。 

而且,上海产学研“朋友圈”的科研实力越来越强。过去的年度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中,应用型高校的占比较大。而今年的28个获奖项目中,上海交大、复旦、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重点院校,以及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等重点科研机构频频亮相。其中,上海交大有11项,同济有9项,华东理工有5项,华师大有2项,复旦有1项,重点研究院所有10项。

随着研究型大学和重点科研院所纷纷加盟,企业科技创新攻坚克难的能级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产学研合作也“反哺”学研单位的学科建设,帮助高校培养“学以致用”的专业人才。

12-17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