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姜燕)昨天下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会同江浙沪金融管理机构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新近发布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指引》(下称“建设指引”),此举旨在落实“示范区金融16条”,积极推进示范区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
图片来源:东方IC
背景:同城化金融需引导
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唐晓东介绍,自今年4月“示范区金融16条”发布以来,浦发银行、交通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成立了长三角管理总部或示范区分支机构,工商银行在推进利用智能终端异地开户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相继落地了一批联合授信贷款项目。
“但同时也发现部分金融机构对同城化金融的内涵理解不深,推进金融同城化的组织架构、工作机制和流程规范还不健全,需要相关部门从规范金融同城化发展、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的层面加以引导。”唐晓东说,因此执委会起草了这份指引,并会同两省一市金融管理部门共同修订完善。
意义:打破金融跨区域壁垒
金融同城化建设指引共20条,包括构建同城化金融协调机制、制定同城化金融服务规范、建立跨区域联合授信机制、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同城化支付场景、加强信息资源共用共享、强化金融风险联防联控等六个方面。
作为国内首个跨省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同城化建设指导性文件,《建设指引》有利于在不改变现有金融监管格局、改变跨区域分支机构间“老死不相往来”现状的情况下,探索建立同一机构主体跨区域分支机构间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利于进一步降低资金要素流动成本、金融交易成本,营造示范区良好金融生态和营商环境。
江苏银保监局副局长丁灿表示,从前阶段联合探索情况看,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往往会涉及大量的横向跨区域协同工作,这对金融机构原本纵向的决策机制带来了挑战。以往银行在跨区域之间可以基于行内银团信息共享,但多是局部的、单点的,希望能够借助《建设指引》的出台,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来打破利益格局的壁垒,促进信息要素同城化无障碍流动。
发展:金融同城化稳步推进
会上,三地金融管理机构分别介绍了一年来在金融同城化方面取得的成果。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副行长王海龙介绍,南京分行开展区块链在征信领域的应用试点,指导辖内备案征信机构苏州企业征信公司,开发了“长三角征信链”。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副主任王长元介绍,上海在推动医疗支付同城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上线上海电子健康卡申领业务,医保电子凭证的申领和应用业务,创新推广“信用就医无感支付”功能,打通医保和自费支付渠道等。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杨长岩介绍,浙江省移动支付已经在交通、医疗、政务、停车场等多项便民领域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推动建设移动支付行业应用项目,为企业制订个性化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