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IC
姚丽萍/文
康师傅做了二十年出租车司机,新年里,他有两个心愿,一是学会急救技能,二是希望AED不再是稀罕物,而是阿拉都晓得的“熟面孔”。康师傅有这样的新年心愿,是因为,好少年盛晓涵让“急救”成了冬天里的热词。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危急一旦发生,身边若有“救命神器”AED,就能在“黄金四分钟”里大概率救人一命。就像过去家喻户晓的傻瓜相机一样,全名“自动体外除颤仪”的AED,便携、易操作,专供非专业人士使用,只需开机按照语音提示执行即可,号称“傻瓜式急救神器”。这个“神器”,救起命来,神到什么程度?中国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为41.8/10万人,年发病人数超54万人,通过AED对心源性猝死患者进行院外急救,4分钟内对心搏骤停者进行复苏抢救,成功率可达一半以上!
可是,康师傅有个疑问——就算AED像傻瓜相机一样好用,若事先不操练,临时抱佛脚,那“黄金四分钟”怎么等得起!所以,他希望,所有出租车司机都能得到急救培训,出租车要做城市流动风景线,这道风景是温暖的,司机怎么能不会急救呢?所以,要学,要组织起来专门科普。
其实,不止康师傅,这些天,正在酝酿代表建议的市人大代表们收集了不少社情民意,康师傅的“新年愿望”很有普遍性——让更多市民掌握急救技能,让“救命神器”AED在城市公共场所更密集布点,就是市民心声。
社会急救,究竟该怎么做?2016年11月,被称为“好人法”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实施,第42条明确——市民发现需要急救的患者,应当立即拨打“120”专线电话进行急救呼叫,可以在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人员的指导下开展紧急救助,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开展紧急救助,为急救提供便利;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市民,对急危重患者实施紧急现场救护;在配置有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器械的场所,经过培训的人员可以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器械进行紧急现场救护;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
这部“好人法”,不但鼓励路见危急出手相助,第43条还特别提到了AED——轨交等交通枢纽,学校、体育场馆、展览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旅馆、商场、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大型工业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急救器械、药品和掌握急救器械使用知识、技能的工作人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目前,AED在申城的普及程度怎么样呢?2015年9月起,上海市红十字会宣布启动试点设置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公益项目,这些AED在机场、轨道交通、商场、学校纷纷亮相。截至目前,上海市红十字系统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投放了约2000台AED,不少机关、企业、学校自行采购配备了AED。
迄今,“好人法”实施已近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提出,要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心肺复苏等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AED的配备标准,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如何让更多上海市民掌握急救技能,让更多“救命神器”成为触手可及的“熟面孔”?人大代表建议,是时候以专项监督方式在更大范围普及“申城急救”,推动社会急救像科普一样进入日常生活。
AED,这个让康师傅心心念念的“救命神器”,你会用吗?说来惭愧,我不会,但我很愿意学习,这也是一个新年小目标——健康中国,有你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