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郑逸梅先生诞辰

125

周年之际,上海朵云轩集团日前

在南京东路

422

号四楼的朵云艺术馆举办了“瞻彼南山——纪念郑逸梅先生诞辰

125

周年”座谈会。邀请美术界、文史界、新闻界众多专家就郑先生生平及成就展开研讨。

郑逸梅先生与朵云轩也多有往来,于旗下的《朵云》杂志创刊号(1980年9月创立)上,郑先生曾发表文章谈及艺术;2015年郑先生诞辰120周年时,《郑逸梅友朋书札手迹藏品展》在朵云轩艺术馆举办。

曾经有一种说法,郑逸梅先生记述的文史掌故,“算不得一门大学问”,但来自多个界别的专家同时批评了这种偏见。今天回看郑逸梅先生留下的著作,其对海派文化传承的贡献不可取代。 

这个“旧闻记者”,将文史掌故做成了一门学问-LMLPHP

图说:郑逸梅

新闻记者齐聚朵云轩怀念旧闻记者

郑逸梅(1895—1992),出生于上海江湾,祖籍安徽歙县。因父早殁,依苏州外祖父为生,改姓郑,谱名际云,笔名逸梅,别署冷香、疏景、一湄、陶拙安等。少年时代就学于苏州草桥中学,与顾颉刚、吴湖帆、叶圣陶等有同窗之谊。

江南高等学堂毕业后到上海求职谋生,入上海影戏公司,编撰文字稿及说明书并参加南社。历任《华光半月刊》、《金刚钻报》、中孚书局及上海国华中学副校长等。1940年后,历任上海音乐专修馆教授、徐汇中学教师、志心学院教授、国华中学校长、诚明文学院教授、新中国法商学院教授。教学之余笔耕不辍,遂以“报刊补白大王”闻名沪上,撰写的文史掌故为读者称誉。后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其生平著作已经辑为《郑逸梅选集》三卷本。

郑逸梅笔下的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铺陈其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这个“旧闻记者”,将文史掌故做成了一门学问-LMLPHP

图说:研讨会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手稿与手迹

他的孙女郑有慧回忆,我祖父最伟大的是什么事呢?我认为就是他从86岁到98岁期间,一共写了27本书,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1992年7月6日早上,他把潘天寿的人物文章写完,让我父亲邮寄到香港,晚上就突发脑梗送到医院里4天后去世,他是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郑逸梅先生自谦,在自己的著作上都写“著述”。反映出老人一生低调而散淡,以诗文或书画成为安身寄命的寄托。他有外号“补白大王”,还自称“旧闻记者”。在诞辰125岁周年之际,上海新闻界文化界的诸多记者齐聚,怀念这位业界前辈——“旧闻记者”郑逸梅。 

这个“旧闻记者”,将文史掌故做成了一门学问-LMLPHP

图说:郑逸梅

自称“旧闻记者”

一个历史考据的百宝箱

《文汇报》资深编辑陆灏说,郑逸梅的文章包括《艺林散叶》的合集,在他看来就是一代旧派文人的百宝箱,这里面东西非常细,连谁住在什么路都有。当年好莱坞电影进来以后,《魂断蓝桥》《乱世佳人》《出水芙蓉》都是谁的翻译,就提供了一个线索,给后来人的考证引了路。

画家、中国美术史论专家汤哲明博士指出,“小说里是有历史的,很多历史是小说。郑老写东西、写人物是很写意的,他写具体一个人,材料不一定准确,但感觉是对的,把这个人的真性情给表述出来了。这很像中国写意画,具体透视关系不一定符合生活常理,但整体的神气却表达得非常精准。郑老的记录有些像《世说新语》,带着他自己的主观判断,这其实是中国人做学问的精髓方法。他自谦自己不是做学问的。我认为这是谦虚,这二种方法其实一个是归纳,一个是演绎,殊途同归。 ”

这个“旧闻记者”,将文史掌故做成了一门学问-LMLPHP

图说:与会嘉宾观摩现场展出的郑逸梅先生手稿、手札

看到一张张鲜活的面孔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副研究员、小绿天楼主人丁小明分析,“在中国传统的学问分类中,郑逸梅先生的著作归于《子部》,传统文人认知里《经部》《史部》的地位更高一点。就像传统的书画家,认为画画是爱好不是学问,宁可把自己定位成文人、诗人、学者。那郑逸梅先生的作品不是学问吗?我研究书信,对我的研究最有用的就是郑老的材料,料很多,给我新的体会,旅途里也可以看得下去,从中受益很多。他肯定是学者,写的书肯定是学问。”

朵云轩集团总经理朱旗说:“郑老对我们整个文化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著作等身,学识渊博,他说自己写的掌故逸闻不算大学问,这是自谦。我们搞文博文史的研究者,有几个人没读过他的著作?现在许多高头大章的著作中,能读到这个人的籍贯生卒,可以看到趣事吗?看得到他与文人的交往吗?如果没有这些,你看到的东西就是一个格式化的、僵硬的、无趣的人物,其实文化要传承,很多事要靠趣味,郑逸梅先生正是给读史的今人留下了一个切入口。”

参加研讨的嘉宾还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教授,《文汇报》高级记者郑重,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梁颖,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主编顾村言,首席编辑吴南遥,朵云轩集团总经理朱旗等,朵云拍卖总经理刘金旺主持会议。

12-22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