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2月22日电 题:从凑水送礼到自来水敞开用——贵州省深度贫困村用水见闻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

“过去哪家有红白喜事,寨子里每户要提前送一桶水去,既是送礼也是凑水。”在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保华镇奢旮村,村民黄明举回忆说:“一次至少得凑够50桶,还要组织10人左右的挑水小队以备不时之需。”

奢旮村到底有多缺水?村支书张建兴证实,过去很多人家的餐桌几年没洗过,大家脸上、头上都油油的;家里水不够,就到山上找一种名叫“火棘果”的红色小野果,吃了充饥又解渴;冰雪凝冻时,山路打滑,上山背水、下山拉水都很难,只能将房前屋后的冰雪化成水。

和奢旮村一样,保华镇海拔近2100米的二道坪村,也曾面临吃水难。每次挑水感觉像去县城一样远,家家户户门口摆满各种规格的水桶和扁担。因为缺水省水,二道坪人被外界打上“只洗脸不洗脚”的标签。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奢旮村、二道坪村曾是贵州省深度贫困村。“满山遍野找,哪怕‘牛脚窝’(牛蹄印)里的水也不放过。”黄明举说,以前为了取水,下半夜鸡一叫,就要带上水瓢和桶上山寻水,去晚了就不一定有了。碰到小水洼就把水舀到桶里,一般要找到10多个小水洼,才能蓄满一桶水。通常是下半夜出门,中午才能回家。背回的水浑浊,还需放在水缸里沉淀好几个小时才能用。

“后来通了毛路,就找农用车去10多公里外的山下拉水,一车水四五吨,要500元至1000元,算下来每吨要一两百元。路太烂,没有司机愿意拉,农用车跑几个月就得换一回轮胎。”黄明举告诉记者。

“现在自来水可以敞开用,一个月水费也就10多元,以前想都不敢想。”二道坪村民毛碧说。

为解决村民用水问题,2016年以来,保华镇投入近6300万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累计安装输水管网680余公里,通过集中供水方式解决了8750余户的安全饮水问题,结束了奢旮村、二道坪村等村寨人背马驮、望天吃水的历史。

“在深山区、石山区修水利并非易事。”镇党委书记黄长华介绍,以奢旮村为例,该村三面悬崖,一面陡坡,留不住水,无法修水渠、水塘。最后只有从10多公里外的山下水库取水,经二级提灌上山,从海拔1530米提到2100米,再输到各家各户。

“没人浪费水,也没人欠水费。”黄明举成了奢旮村第一名“管水员”,负责水管维护和收水费。他说,尽管用水不愁了,但大家还是很节省。

12-22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