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仁慧苑。“上海黄浦”微信公众号
潘高峰/文
昨天读到一条新闻:上海黄浦区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房和人才安居重点项目仁慧苑交付使用。
这一项目总投资超过十亿,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可提供公租房364套,面积从54平方米到105平方米不等,是黄浦区目前建筑面积最大、套数最多、配套最齐全的公租房。
这些年,公租房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条新闻还是让人感到眼前一亮,因为除了投资和规模,仁慧苑还有一点引人关注,就是它所处的地段。
据报道,仁慧苑公租房的地址是五里桥路28弄,靠近制造局路。上海人相信不用打开地图就很清楚,这绝对是黄金地段,可以说是中心城区的中心,就像新闻中所说的那样,“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活便利”。这样寸土寸金的地块拿出来造公租房,而不是开发商业地产,背后的考量耐人寻味。
前不久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明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七项就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还提出“土地供应要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国有和民营企业都要发挥功能作用”。对于公租房的租金也有提及:“要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整顿租赁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对租金水平进行合理调控”。
中央对公租房如此关注,除了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平抑房价、保障民生之外,相信也是对大城市的未来发展做出深远谋划。
我们都知道,一城一地的竞争,根本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除了高端人才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培养和使用好青年人才。青年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一个地方房价高企,不仅不利于民生,更不利于青年人才的留驻。这些年,上海吸引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城市的居住成本。
前不久,临港新片区召开“十四五”发展规划专家研讨会,不少专家都在会上指出,人来了以后怎么让人住下是个关键问题,一定要优先把公租房发展储备好,公租房是一个大城市发展高水平制造和高水平服务的基础保障。“这个配套做好了,长期来讲将是很重要的竞争力。”
这其实也是近年来不少大城市都在做的事。比如最近深圳就出台规定,要求“高等院校、大型科研机构及产业集聚园区周边以建设人才住房为主,轨道交通站点等交通便利地区也要以建设人才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为主”。
仁慧苑项目相信也是出于这种考量——作为上海唯一第三产业占比超过98%的区,发展高端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是黄浦区的重点战略,这同样需要引入大量优秀人才。正如黄浦区领导在交房入住启动仪式上所言,兼具住房保障和人才服务功能的仁慧苑之所以选址黄金地段,就是要打造中心城区公租房项目的标杆,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昨天,本报还报道了张江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期项目即将于明年年初投放市场的消息。近年来,上海在浦东已经建设了大量的公租房,很多都位于前滩和张江科学城等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这背后,传递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
对于一座志存高远的城市来说,人才远比商业利益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