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上海首家茑屋书店在百年老建筑里正式开业,“世界上最美的书店”吸引大批粉丝到场打卡。而在来到上生新所的前一年,该集团就投资14亿日元,在徐汇区设立了地区总部。日历往前翻一周,全球模拟芯片巨头ADI公司迎来在华发展的里程碑,不但宣布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还将中国区总部落地在黄浦区,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开发产品。
图说:ADI升级中国区总部 张钰芸 摄
尽管全球依旧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阴影之下,但今年1月至11月,上海实际利用外资达190.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8%。与此同时,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总部继续增加,达到了763家,外资研发中心477家。上海正在形成更高能级的总部型经济,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
重点产业迎来“重量级选手”
“上海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的热土、创新的高地和创业的舞台。”上周,ADI公司在上海宣布,将亚德诺半导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升级成为亚德诺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作为ADI在中国投资运营的总部型机构。
为什么在此时加码中国市场?ADI中国区总裁范建人说,双循环与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中国数字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市场是全球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领头羊,我们相信在中国市场上的成长速度会比其他地区更快。”
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是吸引这家芯片行业巨头加码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升级中国区总部之前,范建人和他的团队仔细评估了最新的《外商投资法》,也认真研究了在上海设立跨国公司区域总部政策和本地研发中心的种种支持政策。
“从这些政策里面,我们获得了非常大的信心,这正是ADI需要的营商环境和长期发展的保障。从人才吸引和保留、和客户的互动基础、产业链上下游相互配合等方面来看,都积极推动着我们把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不仅仅是ADI公司。就在上个月,上海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外资研发中心颁发证书,这些企业同样多数来自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信息科技、汽车、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等。一批批足以影响全球产业格局的重量级企业相继在沪提质升级,不但为上海的总部型经济添砖加瓦,还将吸引各类人才和要素资源近悦远来,助力上海占据以创新为特色的产业高地。
图说:2020年外资百强榜单发布
抓住进博机遇深耕中国
开放合作是进博会的灵魂。第三届进博会在11月10日闭幕,疫情下,其经贸合作成果依然超前两届,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以进博会为窗口,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认识到了中国的开放决心和市场潜能,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疫情之下,率先复苏的中国市场被全球企业寄予厚望。在第三届进博会上,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回头率”超70%,还有更多的参展商在现场签约投资中国重磅计划。
首次参加进博会的美乐家在上海奉贤投资1.5亿美元,建设其在海外最大的区域总部和日化生产基地。美乐家中国区总裁许玮说:“我们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不会改变,并希望在此生根发芽。”
恒天然集团连续三年参展进博会,其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周德汉说,能够积极利用外资的中国是极具智慧的中国,“因为引进外资有利于推动多样性竞争,这对中国企业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和提高生产率也有益处。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企业提升自身竞争能力势必能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贡献。”
拓展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上海外资百强的榜单年年发布,今年有了最快入榜者。设立于2018年的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入围创造就业百强榜,其上海超级工厂从建厂到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不仅开创了大型工业项目建设的“上海速度”,也折射出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力度和决心。
外资企业在上海的发展不仅有冲劲,还有扎根本土的韧劲。1980年设立的迅达电梯是上海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也是百强榜上的“常驻选手”,40年来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和经营效益。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说, 老牌外资企业能深耕发展,新设外资企业能快速发展,反映出上海营商环境的强劲吸引力。“用改革的办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更大地激发出了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上海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为落实国家《外商投资法》,上海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已于11月1日正式施行,《上海市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规定》则于12月1日起施行,为外资研发中心在沪集聚发展营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作为明年的工作重点。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则被列入上海的“五型经济”。上海将始终围绕国家对外开放战略部署,把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核心主题和重点领域,持续提高开放水平,促进投资便利化,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创新和开放,是上海的城市品格,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取向。